辨析股市的五重忧虑


    超过20%之后的再次快速下跌,已使市场笼罩在一片萧杀气氛之中。看来低估了这轮调整的力度。

    总结起来,仍然认为中国储蓄充足、经济止跌回稳态势以及宽松信贷和外资流入导致的流动性状况都没有实质改变,也不可能出现实质性逆转。即便短期的深幅动荡,也根本无法改变通货膨胀和资产膨胀的长期预期。

    股市之所以持续暴跌,除了对信贷收紧的担忧以及违规入市的信贷资金作祟之外(上篇博文已经分析),是因为目前市场确实还存在五个方面的短期忧虑:

    一是美元止跌并有开始走强之企图,一旦美元走强则大宗商品价格会遭受极大冲击,这是有色和煤炭这两个主力板块走弱的重要原因。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美元最近确实止跌了,主要原因是美国复苏信号增强以及欧洲经济相对较差等因素。不过只是在试图筑底,走强之路充满艰辛。从美国赤字规模发展趋势以及经济恢复速度来看,美元走强面临重重压力,即便反弹,也不可能期望很快出现牛市效应。初步预计,经济复苏带来的大宗商品需求回升有望部分抵消美元试图走强带来的压力,基本商品价格的回落空间应不会很大。

    另外一个负面的忧虑来自于房地产市场。一种最坏的担心是:上涨过速的房价可能会出现剧烈震荡,这是近期银行、地产走弱的内因。首先说,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就像股指从2000点以下一口气上涨到了3480点,不可能不出现回调一样。预计价升量跌的房地产市场出现短期震荡也是合理的。可幸的是,地产和银行股前期的持续回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房地产价格可能的短期回落而给股市带来的系统风险。

    三是市场忧心IPO和增发过速确实愈演愈烈,有些不顾市场死活的苗头,应该收敛。

    已有很多关于融资的统计资料,不再引述。不过,对于IPO和再融资,应该辩证地看待。股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融资,这无可厚非,甚至,融资本身有利于抑制泡沫过速。历史资料也多次证明,从来不是融资本身决定了后市的走向。相反,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的危害远大于扩容本身,二发行价格过高的根源则与有关发行机制以及投资者盲目申购有关,说难听些叫做自作自受。

    股市正在成为银行、地产业上设计公司再融资的重要工具,股市的每一次高峰都被这些强势公司所利用,间接达到了快速、大量吸收社会资本的目的。本次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系列政策,与其理解为逼迫银行紧缩信贷,不如说是在逼迫其加紧增发融资。短线看对市场利淡,中线看,则是对银行乃至地产业的一种保护性利好,从长远看,有利于维持中国目前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尽管它并非尽善尽美。这项政策显然有助于增强银行的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很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实效性,远期目标直指未来可能出现的源于地产动荡的风险防范。在地产银行这些龙头公司能够以近乎掠夺的合法手段在股市有效融资的现实条件下,市场对于这两个分别主导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行业,没有杞人忧天之必要;相反,这说明造就金融泡沫的机制依然保持,并且历史经验已经让银行、地产等公司更加主动,就连监管部门也开始主动与市场进行博弈了。在泡沫之前、在资金链断裂前,有所警戒是应该的,但目前仅限于对有关政策的浅层解读,是过度悲观的根本原因。相信不久后,投资者会发现,银行、地产公司仍是现有政策保护的重点,未来的地产、银行业仍将继续称王后市。

    四是发改委连续发布旨在控制物价涨势的举措令市场担心中央调控方向有变。

    物价开始回升,这本应看作经济回稳的重要信号,是好事情,毕竟很多人还尚未走出危机之后的通缩阴影,然而,很奇怪,物价刚刚回暖就让很多人不安。我的看法是,中国有很大一批专家学者,很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和方向感了,他们只有习惯性地惊呼通胀、反对资产价格上涨,因为其余的优势都已丧失殆尽,所以喊起防通胀来格外卖力气。不幸的是,这次喊得太早了,而且喊不喊都于事无补。如此舆论,最后损害更多的是股民和农民的利益。可见有些人是多么反动——明明知道大势不可逆转,偏要出来蛊惑人心,以至于政策本身的正常执行都受到很大干扰。

    行政手段或者人为去控制物价,的确是一种颇令市场感觉不安的因素,何况违背油价调整机制是一种失信行为,这更加让人觉得政府未来很可能不按常理出牌了,因此加重了市场的悲观或者恐慌情绪。对此,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人几乎无法置评。

    不过最新消息表明,成品油价格调整方案已经公布,虽然调整幅度不如预期的大,但对于中石化等的走势将起到稳定作用,预计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投资者情绪。

    五是单从市场技术层面看,第二轮的下跌仍未到位或企稳,再破2500点一线的可能性已经昭然若揭了。

    单月跌幅21.8%的8月大阴线仍然表明,市场的空头气氛十分浓重,9月继续探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至少上半月的行情仍不容乐观。

     个人认为,2500点已是一种极端走势,再往下大幅下跌的概率相对较小。第一、鉴于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以及今年以来的持续上涨效应,2500点以下应该是给傻子送钱的点位,你觉得这可能吗?第二、在全球货币充裕而且中国遥遥领先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真的会走出超过30%跌幅的大熊市行情吗?外资怎么看待这样的走势和机遇呢?第三、什么样的基本面能造成中国股市持续暴跌1000多点还不能止步呢?这样的预期会符合国内外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相好的基本面吗?这不代表中国所有的稳定经济的努力功亏一篑了吗?第四、前期IPO和再融资相当急迫,这与市场融资恢复不久有关,但随着市场的走弱必将会有所收敛,否则融资功能如此之快地得而复失,我们是不是太低估管理层了?

   

   

 

                                                          郭士英

                                                       2009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