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 且行且思(意大利之行之三)


 
□ 贾少华/文、图 《旅游纵览》 2008年第11期
 

 

历史的厚重和延续

 

置身于意大利的城市,特别是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仿佛同时生活在两个时代。我不时要问问自己:是生活在今天,还是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这种时间观念的错位从未曾发生,这种错位产生的特殊感觉从末曾经历。眼前的建筑、街景,身边的马车,明白无误地告诉我,我所面对的整体上是文艺复兴的时代;但是缓缓行驶的汽车、商店里的灯光以及自己胸口的心跳,又在告诉自己,我生活在今天,生活在21世纪。

驱车前往佛罗伦萨的途中,天气阴沉,雨水不断。一到佛罗伦萨,天空碧蓝,阳光灿烂。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不仅给我视觉上巨大的冲击,更给我心灵上巨大的震撼。这不是因为教堂规模列世界第三的宏伟,而是因为城市的古老、历史的厚重。我们面对的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街景、塑像和装饰,我突然感觉我变得迟钝了,神经传递信息和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不够快了。这一文艺复兴的圣城,诞生过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但丁、伽利略等伟大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城市,让我生活上一辈子,我可能也无法认识她,感受她。现在我是一个匆匆过客,怎能不让我由于信息量的过载而导致大脑运转的死机呢?我只能放慢脚步,踩着文艺复兴时代铺就的石板路,在游客相对较少的街巷中静静地看一看,听一听,偶尔也伸手摸一摸,试图让自己回到过去,去获得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份真切的感觉。在我们离开佛罗伦萨时,特意来到处于半山腰的大卫广场。在此能看到佛罗伦萨城市的全景。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环抱的红瓦黄墙的城市,几百年来都以同样的面貌呈现给每一位客人。她给人的不仅仅是她的妩媚,她更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我们都知道对文物的保护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意大利人是这方面的典范和楷模。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他们认真和执著的程度。在他们看来罗马历史上不曾具有的都不应该具有。原本没有路灯的灯杆,今天也不应该有路灯的灯杆。他们的路灯就悬挂在连接道路两旁建筑物的绳索上,以达到最接近原貌的状态。我们在米兰时下榻的王子饭店,建于1927年,后来的扩建也是在保留原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和施工尽量接近原建筑,要不是阅读饭店的介绍资料,还真看不出其间的扩建和变化。

一个尊重历史的人才会被历史所尊重,这是意大利之行给我的一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