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管理者的价值


 

 
 
管理,越来越有被异化的危险
管理需要制度,为维护制度,管理者需要权力。管理者通过制度和自身的权力,完成对被管理者的引导和约束。所谓“管理的异化”,就是指管理者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逃避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或者是利用自己的某些经验,为自身的错误做不正当的辩解。
比较典型的管理异化的现象,就是管理者将产生问题的所有原因,或者主要责任推给被管理者。即使在最被动、最牵强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拿出“被管理者缺乏责任心”或者“这是历史问题”,作为最后的盾牌,而不反思自身的缺陷和问题。
比如“目标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异化成一种“只需要提要求,不需要共同解决问题”的管理手段。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这种所谓的“目标管理”,把一年的工作任务简单完成数据化之后,分别安排给自己不同的下属,再后就仅仅是“追要成果”了。借助这种“目标管理”,管理者逃避了自己预测未来、预测问题,提供方法、达成最终效果……等一系列的责任。
管理者的价值与管理异化之间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梳理;对于管理者的管理,如果不能完成有效的引导;那么可以相信,不论企业出台多少新的制度和规范,都难以取得富有价值的回报。
 
回归有价值的管理
企业之所以需要管理,就是要更科学的配置资源,而所谓更科学的配置资源,就必须针对一系列的问题,于是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就是有价值管理的核心命题。
没有比较就没有问题,缺乏背景就很难看清楚问题,所以即便审视企业内的问题,也需要参考企业外部的环境,即便处理已经多次发生的问题,也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寻找创新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讲,有价值的管理,就是一种系统思维,就是一种积累问题之后,通过剖析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事半功倍的新的工作方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管理者因为拥有比被管理者更多的经验和信息,所以就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
 
用什么体现管理者的价值
如果管理者只是说出了问题,如果管理者只是提出了要求,如果管理者不需要对下属的成果负责,如果管理者不需要最终对解决问题的成效负责,那请问那一家企业需要这样的管理者呢……!
当管理者需要对下属的成果负责,需要对解决问题的最终效果负责的时候,管理者到底需要做什么呢!?如果他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如果他仅仅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赶到现场,他有可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吗?
对上面问题的思考,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者需要和下属一起工作,管理者需要比下属更早、更准确的预测到问题,管理者应该在大多数情况下,事前介入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进行事后的处理。也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可能因为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让自己更多的经验,直接服务于对问题的预测。
 
别把活人当死人
很多时候,自己会在脑中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周围很多人看病的过程,都变得越来越像修车的过程?”
当人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去医院进行化验,看自己缺什么就吃什么;当人们觉得更不舒服的时候,去做CT,发现那儿不好了,就切下来,甚至换上一个好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很像修车:看到哪个零件不好使了更换一个新的。
企业“不能通过丰富‘管理’的项目来提高管理的效益”,因为太多的职能化的管理,很可能将把一个企业,由“活人”变成“死人”。当把一些工作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之后,很多问题的描述将仅仅服务于“管理上的方便”,而不是“成果上的改善”。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管理最终将迷失自己的方向,将丧失自己的价值!
人不是机器,人的认识会变化,人在工作中会有情绪,会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影响。所以,管理者不应该像修车一样的去改变周围的人,而应该像中医那样,善于调理出“每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管理者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
当一个人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出于工作的需要,管理者必须向他解释清楚,并引导他尝试新的实践,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但是请一定相信:只有赢得这样挑战的管理者,才能最终赢得自己,赢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服从。
 
引导比要求更有价值
对于未来的管理者来说,它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能不能提出要求,而是能不能提出问题;他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拥有权力,而在于他是否拥有科学的方法;他的价值不取决于单向提出要求,而在于积极的互动;他的价值不体现在他曾经做过什么,而在于他能否预测出接下来该做一些什么……
所有这些变化,要求管理者必须“持续提高自身的思维质量”,要求管理者要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完成对同一类,甚至是同一个问题的解释”。因为只有这样,管理者才有能力驾驭更加复杂的局面,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技能,管理者才能够与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不同经历和学识的人进行互动。
管理需要从被管理的对象中,体现自身的价值。管理工作的本身就是通过互动,让被管理者理解组织利益,之后转化为一系列的具体操作,从而获得最终的工作成效。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给予别人引导和借鉴”比“只对别人提要求”更具挑战性,也更具价值。为此,就需要帮助被管理者看到自己的潜力,帮助被管理者看清自身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关系,帮助被管理者做成具体的事情……
 
以上内容摘自《活学活用丰田生产方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