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PSA集团新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PSA预计亏损高达20亿欧元,业绩惨淡。而在全球几个发展中的重点市场,情况也是一样的糟糕。今年1月到4月,PSA的阿根廷业务下滑22.6%,巴西市场下滑10%。而在汽车业蒸蒸日上的中国,2008年其合作伙伴神龙共计亏损2900万欧元(约2.8亿元人民币),今年1月到4月,业绩也下滑了4.1%。
虽然PSA汽车集团在2008年的销量依然名列全球第8(326万辆),但有预测指出,在全世界范围的不景气之下,企业规模未挤入前6的汽车集团都有生存危机!由此可见,压在这位新总裁身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所以他的中国之行更显得意义非凡。
作为全球性的汽车集团,在其他竞争对手们纷纷入驻中国并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为何PSA却屡屡受挫?这个问题还有待菲利普瓦兰这位汽车业的“门外汉”来深入思考。然而,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多位分析人士提出了其“硬伤”所在,综合言之,至少包括以下四点。
一、本土化程度较低
汽车评论员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多数入驻中国的全球性汽车集团里面,PSA是中国化程度较低的,要想在中国站稳脚跟,首先就必须建立本土化研发团队,出产更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
确实,与他的竞争对手们比起来,PSA一直缺少的就是“根植”中国的理念,所以多年来他们一直受到销售停滞的困扰。作为一个大型的国际化汽车集团,PSA两大品牌的旗下车型不少,但是,他们投放在中国市场的却很有限。即使到目前为止,真正深入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也是寥寥可数,除了早期的富康之外。有人指出,这不是PSA小气,也不是他们法国人的傲慢,而是因为他们摸不清中国市场,不敢轻易引进新车型。但是,对于国际化企业来说,这些都不能当作理由,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
当然,关于这点PSA也深有警惕。因此,在前总裁斯特雷夫的计划下,PSA去年在中国设立了一个研发采购和造型中心。据当时PSA(中国)公共媒体交流部经理乐万年的话说,该中心研发的产品会以中国市场为主,为中国市场服务。只是,至今为止,这个中心的具体成效还有待考验。
二、缺少明确的中国战略
2007年4月,当杜森出任PSA中国区总裁时,带来了一套惊人的计划:与哈飞合资生产商用车。这项计划在当时即不被看好,理由是哈飞与PSA都没有能够实现年产10万辆的合适产品,另外还有“原配”东风集团的感受以及发改委批不批准的问题。于是,其后的发展让PSA也没了激情。7个月之后,杜森被撤回法国总部,原定的计划非但没能完成,还遗留下东风、哈飞与PSA三者之间的“感情纠葛”。
对此,当时即有许多业内人士评论道,PSA的哈飞事件无异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其实,PSA近几年在中国留下的印象都是不够务实的。当在华最主要的合资企业神龙公司艰难度日时,PSA没有太多解决办法,反而热衷于寻找“新情人”和空洞的战略计划。另外,在其他汽车集团争相向中国市场投放全球同步车型之时,PSA也显得非常迟钝,不断向中国转移在欧洲市场淘汰的车型,像标致307、206及从206改款而来的中国版标致207都是如此。贾新光认为,PSA目前在中国最缺乏的是务实的品牌和商务政策,以及冷静而有针对性的中国战略。PSA到底要在中国干什么?怎么完成市场布局?这些都还有待新任的总裁去细细思考。
三、产品宣传不到位
在国内,目前神龙旗下的车型都相当惨淡,307斗不过福克斯(销量甚至不及它的一半),206输给了飞度和POLO,凯旋在08年甚至被部分媒体降级为“B-”级车型,其他如C2、毕加索等都表现不佳。可以说,除了当年的富康之外,PSA在华的其他车型没有一款能真正进入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
对此,有人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法国人独特的造车理念无法切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刚刚踏入买车阶段的中国来说,汽车消费仍然以务实为主,它不仅是中国消费者出行的工具,甚至是他们的运输工具、工作伙伴和形象工程的载体。因此,外形的个性化便直接导致PSA车型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也许,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PSA车型在华发展的失败,更多的可能是在于其宣传的不到位所致。法国是一个两厢车的国度,他们在这方面的造诣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但是,当两厢307成为法国乃至欧洲最畅销车型之一时,在国内它却连续三个月销量没有过万。另外,赛纳和毕加索这两款欧洲的优秀运动型家用轿车,在国内也同样遭受了灭顶之灾。由此可见,再好的产品如果缺乏到位的宣传,也一样形同敝屣。
四、双品牌策略水土不服
在全球车市竞争的不断加剧之下,为争取更大范围的营销覆盖,前总裁佛尔兹主导推行的“双品牌、共平台”策略已经在PSA行之有年,并且在当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益。其后的继任者依然沿用着他的这套方案,标致206和雪铁龙C2、标致308和雪铁龙C4、标致407和雪铁龙C5等等都是PSA双品牌战略的典型模式。
然而,这套在国外大行其道的营销模式不一定能适应中国市场。就像一开始推出的标致206和雪铁龙C2,它们之间除了汽车LOGO和车身外形不同,其他部分基本上都差不多。当时,其合资公司神龙希望以其实现1+1>2的设想,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两个“难兄难弟”非但没能共同御敌,反而开始了彼此间的内耗,最终双双落败于竞争对手。其后,在法国PSA的主导下,神龙又开始了第二次“双品牌、共平台”策略的尝试,相继推出两厢标致307和雪铁龙C4世嘉,结果依然是不尽人意。
评论人士分析到,对中国市场缺乏实地了解的PSA,其在中国推行“双品牌”战略,更多的时候是在增加标致和雪铁龙之间的内耗,而并没有给竞争对手以有效的竞争压力。其失败的原因除了车型换代过于迟缓之外,还有营销手段的失策等。
链接:菲利普瓦兰的“三把火”
对于PSA目前的困境,新任总裁菲利普瓦兰想必是熟稔于心的。因此,当今年4月初次踏入PSA高层的时候,他就在不到24个小时内完成了与集团高层、与集团人力资源代表以及与PSA中国合作伙伴东风集团董事长徐平在内的三次会谈。
从各方面来看,新任总裁的任务将会非常艰巨。早先,PSA前任总裁斯特雷夫曾表示,由于汽车市场低迷短期内还将持续,2009年PSA销售可能下滑20%,随着汽车业危机持续,2010年销售状况将会继续恶化。据了解,标致雪铁龙集团2008年一整年的汽车销量为326.04万辆,比上一年下降4.9%。营业利润也从2007年的17.52亿欧元降至5.5亿欧元。
百废待兴的PSA集团上下,无疑都在引颈期盼着这位斯文的新总裁将点起什么样的“三把火”。据了解,菲利普瓦兰上任后提出了集团发展三大发展思路,分别是:一、加强集团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特别是使集团的管理国际化;二、保持产品和服务的领先性,提供能满足新期待的汽车和服务,破旧立新;三、在企业效率方面成为行业标杆,在集团全面推广精益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及竞争力。
而在关于对中国的发展战略方面,PSA官方不仅表示要与中国加强合作,深入本土化外,同时鉴于当今中国汽车行业所关注的最大热点是节能减排,因此将结合本身优势,大力发展小型车以及新能源车。
当然,就像每一位新官到任之后一样,其提出的政策是否奏效?其观点是否能得到落实?其政绩如何?魄力怎样?都还有待后续的观察。
文/杨宇驰
(本文见报于“精品生活StyleWeekly” 汽车版,转载请注明媒体及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