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10个问题去09通信展


今年的通信展提前到了9月,蓦然回首,我参加通信展也已经7个年头了。今年的通信展可谓意义非凡,3G网络建设基本就绪,接下来运营商竞争的大戏才刚刚上演,通信展提供了一个各方竞技的大舞台,我在这里抛出10个问题,大家不妨带着疑问参观展台,进行思考。

1. iPhone、Ophone还是Gphone

3G要想成功,终端无疑是关键所在。中国联通要引进iPhone,中国移动搞了个Ophone,中国电信则要推出黑莓手机,当然还有Gphone……从外观设计、硬件性能和软件应用等方面好好比较一下,也是一种乐趣。

点评:关键是产业链。

2. 什么是3G的杀手级业务?

所有运营商都在幻想找到那个梦想中的杀手,但现实残酷,愈来愈个性化的消费者越来越难于趋同。但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哪些业务将为运营商带来最大收益,无线上网,手机电视,手机对讲,手机邮件还是手机支付?

点评:短期难觅。

3. 哪个应用商店能够成功?

应用商店热使我想起了当初VCD的一窝蜂上马,无论运营商、手机厂商还是操作系统提供商都在推应用商店,但是各位有各位的优劣势,指望在中国复制Apple Store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点评:都不完美。

4. 上网本还是智能本?

中国移动对上网本的态度转变,预示着上网本的由盛转衰,这对于应用商店推出者们来说也是一个教训,但是无论如何,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尺寸的移动终端仍然是蓝海所在。另一个概念–智能本正在产品层面变成现实,在这个交汇融合的地带,IT与通信阵营还会有一番较量。

点评:蓝海竞争也激烈。

5. M2M何时在中国引爆?

Kindle阅读器的热销使国内的制造商和运营商也蠢蠢欲动,更大的”阴谋”在于所谓的M2M构建的物联网梦想。将所有东西都通过3G连入移动宽带网络是一个令移动通信产业链亢奋的念头,但终端成本、商业模式、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障碍也不容忽视。

点评:理性的疯狂。

6. 固定移动融合之路有多远?

现在三大运营商都是全业务运营商,打通固网和移动网的念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好消息是,作为固移融合引擎的IMS经历数年的徘徊和发展后开始踏向商用之路,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业务这两个车轮,固移融合正在逐渐清晰。

点评:不走不行。

7. 光纤何时才能到户?

3G移动宽带如火如荼,光纤到户也在同步展开。可以说,运营商的左右手互搏受益的是消费者。高清视频、IPTV等业务将是拉动光纤到户的关键所在,一些运营商提出的”光纤城市或光网城市”可能还是稍微遥远的梦想。

点评:光进铜退。

8. LTE正在姗姗走来吗?

运营商在大力推广3G,但设备商却在宣传4G,这种唱反调之举无非逃脱不了利益二字。一种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再到商用,必须经过6~7年的时间,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况且LTE与3G相比,除了带宽增加之外,实在看不出革命所在,这时候还是搞好3G要紧。

点评:步履蹒跚。

9.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吗?

真的是一点也看不出金融危机的阴影,3G和光网络的投资拉动使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国内厂商受益匪浅,国外厂商也在寻求中国为避风港。可以说,当初3G牌照发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显现,但在这波投资过后,其他软行业(比如软件应用)的投资增长能否跟上才是关键。

点评:危中有机

10. 通信行业如何绿色发展?

虽然保增长是主旋律,但是绿色节能越来越深入人心。无论是移动还是固定通信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方针下各个企业都十分注重节能设备、绿色运营等社会责任的宣传,在此次通信展上我们可以好好看看绿色环保通信上的最新进展。

点评: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