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买房正当时
文/阮雷
上半年我国房地产业表现出迅猛的回暖势头,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商品房销售金额15799亿元,同比增长53%,为我国经济回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近期对房地产业发展不利的新闻开始出现,如“京、沪、广等一线城市7月份价升量跌”、“深圳明年将开征物业税”、“六部委对房地产市场放从紧信号”等,再加上部分空头“学者”一直非理性地、声嘶力竭地鼓噪,令部分消费者看不懂下一步的房市走势。我认为,经济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我国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不是偶然的,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开始。当前投资买房正当时!
房地产需求以国内消费者为主,主要受国内的宏观政策、人口结构、利率水平、市场供求状况等多因素影响,同时也受消费者自身的居住状况、现实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支出预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需求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相对较小。
1、国家政策支持房地产
2007年,中国经济表现为“高增长,高通胀”,因此,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为“防过热,防通胀”。无论是防过热,还是防通胀,都必须重点抑制作为国民经济龙头的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从2007年9月份起,对房地产业重拳出击,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如不允许分期办理国土证,上调第二套房的购买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半年内五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和利率,压缩房地产企业贷款规模等。同时,媒体舆论也大肆唱空房地产业。在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现实消费需求急剧萎缩,房地产业迅速从高峰跌入低谷。2008年9月份,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屋漏偏逢连阴雨”,这对我国房地产业如同雪上加霜,使其在四季度非理性过度下滑……
物极必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房地产业迎来了转机,令许多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开发商避免了破产,其中不乏众多国内知名的大型品牌开发商。中国经济在2008年四季度急剧下滑,中央政府被迫紧急180度大转向,将宏观调控目标从“防过热、防通胀”迅速调整为“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如五次下调银行准备金率和利率,出台购房利率优惠政策,放松房地产企业银根等,这些措施保障了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回暖。
当前经济已经回暖但尚不稳定,房地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非常重要。但是,政府对房地业也有两大担忧,一是房价成为民众的重点关注问题,房价上涨过快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二是房地产市场过热,会加快通货膨胀的到来,并造成资源的扭曲配置。所以,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我们能充分感觉到政府对待房地产业的矛盾态度:价格下跌、成交量下降,政府赶忙出台多项措施救市;房价一上涨,政府又急忙通过舆论来打压。总的来说,在过去三个季度里,政府对待房地产业的真实态度是以扶植为主。
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只要出口形势一天不好转,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必须高度依靠房地产业在投资和消费领域的贡献,政府就不会出重拳打压房地产业。在世界整体经济形势复苏之前,我国的出口形势很难好转,因此,至少在未来二年内,即便政府会间或出台一些措施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总体来说,政府对待房地业的态度,应该是支持其健康平稳发展为主,政策环境会比较宽松。
2、有真实需求支撑
受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影响,我国即使保持目前生育水平不变的话,未来人口的增长还要持续40年左右,到2040年达到高峰值15.4亿左右,才能实现零增长及负增长。根据2005年的抽样调查,我国现有人口中,19岁以下占比28.05%,65岁以上占比8%,多数人口为青、壮年。其中婴儿潮出生人口在3亿人左右,目前正处于消费力较强的时期。
此外,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自1996年开始增速加快,这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城市化历程基本一致,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或超过30%之后,这个国家会进入到快速城市化时期。2008年末,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5.7,若将未有城市户籍但是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计算在内,我国目前的实际城市化率应该超过55%。人口结构决定了需求潜力,城市化是中国过去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引擎之一。但即便如此,在过去十年里已经购买商品住房的消费者,不超过城市现有人口的1/3,大量的城市新老居民(详见),正等待着政府和开发商为他们解决居住问题。我相信,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城市化产业,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是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人口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不以哪个组织和哪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房地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不是一阵风来了就能吹倒的空中楼阁。
有收入作保障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需求。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2733元,同比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8.1%。
现在买房便宜。目前利率比2008年高峰时下降了1.52,再加上地方政府出台的购房优惠政策,一套房子若价格不变,对于首次置业者来说,目前购买,因为利率和契税降低,比2008年上半年购买节约约11%的支出。
3、供求关系逆转
200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施工量、新开工量均同比增加20%以上;2008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施工量、新开工量同比增加25%以上。200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7%。可见,200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是供给大幅度上升、需求大幅度下降,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状况。
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全国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急剧萎缩,逐月下滑,年末比年初下滑幅度超过一倍以上。2009年1-6月,全国房屋施工面积23.9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7%,房屋新开工面积4.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4%,这将导致2009年下半年及2010年的房地产供给大幅度下降。2009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31%。如果房屋新开工量不能马上大幅度提高,按照目前的市场态势,再经过不超过半年的库存消化,房地产市场将供不应求。
4、成本将大幅度上升
半年来,钢材价格上涨了约30%,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来,钢材价格呈加速上涨趋势。随着经济回暖,各行业复苏,各种建筑材料价格及人工价格未来将总体呈上涨趋势。
此外,目前在售楼盘的土地,多是在2007年前取得,其中又以2006年以前取得的低价土地为主,这些土地的楼面价格,普遍比2007年高峰时取得土地的楼面价格低50%以上。以成都为例,在2007年出让的主城区土地中,住宅类用地成交62宗,成交土地总面积达3578.2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922.43万平米,平均楼面地价为4329.26元/平米。上述土地中,目前还有80%以上的项目尚未进入销售阶段,这些土地的楼面价格超过了5000元/平方米,将从今年开始陆续进入市场。成都6月份主城区住宅交易价格为5832元/平方米,只与上述土地的楼面价格相当。这些土地建成房子后的综合成本,将比目前在售楼盘的总平均售价高出2000元/平方米以上。在成都,经过前几年的开发,开发商2006年以前拿的低价土地已经基本消化完毕;2008年虽然土地价格大跌,但是新供应的土地量很少,对未来市场冲击不大; 2009年新出让土地的价格迅速回升,已接近2007年初的水平。
5、通胀预期抬头
上半年,金融机构投放了天量货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率均创下新高,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通胀预期开始抬头。我国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从中长期来看,无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其增长都与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价格的增长,存在中长期的均衡关系。M2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引起房屋价格上涨的原因。
目前国内普通居民投资渠道很少,银行利率太低,存款跑不过通胀;随着经济复苏,债券收益率在逐步下降;金市价格已高,中短期内再上涨空间不大;股市半年来涨了一倍,虽然还有空间,但是投资风险很大。房地产具有能够抵御通胀的投资属性,随着消费者通胀预期的增强,将被更多的投资避险资金青睐。
近期,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世界金融危机有所缓解,大量的境外热钱正重新流回国内,现阶段主要以投机股市为主。下半年,随着股市风险不断加大,上半年在股市获利的资金,和后续的国外热钱,将越来越多地转入房市。
6、当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房地产业的周期与GDP的总体趋势大体一致,房地产价格是经济的晴雨表,它能把未来的事件进行贴现。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1,为房地产业持续复苏奠定了基础。从近几个月的土地市场、房地产销售市场数据可以看出,投资者、消费者的信心正在快速恢复中,情绪加速器开始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正步入快速增长中。
把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放到经济周期来看,股市超前,通常这两个市场之间存在着3—6个月的时间差,房地产业一般是在几个月后跟随股票价格变化的。经济下滑时,股市触底,房市还在下降;经济开始复苏时,房市振荡触底,股市持续反弹;经济好转时,股市、房价都爆发性上升,但是股市先见顶。目前股市仍在反弹中,未见顶,按照上述规律,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理论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当利率、货币以及汇率三个要素互相配合,共同支撑货币政策扩展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就会有很大的支撑,有很大的机会。目前我国房地产业上有国家政策支持,下有庞大需求支撑,市场供求关系也即将逆转,另有通胀预期和成本上升预期的驱动,在情绪加速器的作用下,我国房地产业即将步入“量价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投资买房正当时!
未来,在出口形势全面好转之前,中央不会实质性打压房地产业,中国需要依靠房地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这是由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现状决定的。当然,在个别时期、个别城市,如果房价上涨过快,政府也会出台些减速措施,但是绝对不会允许房地产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只有到了经济再过热时,目前看至少也要两、三年后,在世界经济回暖,并推动中国经济过热时,中央才会实质性打压房地产业。但是,到了那时,消费者的信心正不断高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国际热钱也会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大量涌入,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够打压下去的。国家从2005年开始多次打压房地产业,但是每次打压之后都迎来更大的上涨,直到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帮忙下,才把房地产业的头摁了下去。但刚刚摁下,又因为经济下滑而快速拉起来。归根到底一句话,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业的支撑和贡献.
2009/08/10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