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网站价值?


摘要: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所有的企业网站都应该是有价值的,所有有价值的企业网站都应该由核心用户创造。企业应该反思自己的网站能否经得起用户的体验?始终不要忘了企业网站必须要成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工具。

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作为现代企业,如果没有企业网站就像一个企业没有电话一样落伍,随时会被淘汰。目前国内有近100多万个企业网站,大部分却只是一个摆设。如何有效利用企业网站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已经成为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企业是否需要建站?

企业是否需要建企业网站?对不同企业或许有不同答案,但几乎所有有远见的企业家答案都是肯定的。面对于目前3亿多的中国网民和近10亿的全球网民,企业不能、也不敢怀疑企业建站的必要性,因为没有哪个企业家会对数量庞大的潜在客户视而不见。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表示:十年之后中国将没有电子商务,理由是电子商务将完全融入到所有企业的血液中,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一部分。这一预示正逐步得到验证。由于网民受众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受到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互联网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至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企业在互联网中的投入逐渐增强,纷纷搭建企业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有业内人士透露,在网站建设强烈需求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企业用户互联网投入同比高涨13%在此环境下,估计下半年企业网站建设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

现代企业网站拥有传统宣传和营销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拓展业务——作为一个网络站点的业务代表每天24小时为来自全球任何角落的客户做业务解答,增加促成交易的机率;降低销售成本——大幅减少传统营销(报纸广告、传单等)成本,减少企业拓展业务的支出;与客户互动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和客户保持沟通,吸引客户不断地通过网站和企业进行交流,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提升企业形象——企业网站是现代企业整体实力的体现,可以给顾客留下良好印象,提升公司软实力。

企业网站成为摆设

据笔者观察,国内大部分企业网站或是追随潮流,或是听信网站建设服务商的说辞,盲目建站。而架设好网站后却又让其处于睡眠状态,不仅没有达到预期宣传效果,还造成资源浪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其原因有四:第一、网站定位不清晰。很多企业都忽视这一点,认为做个企业门面就行了,无需其他讲究。但是投入了就要有收益,网站不是用来摆设的。如果网站一旦定位错误,经营也就难以持续;第二、没有进行网站优化。网站建完后不做任何推广和优化工作,不推广就没有人知道网站,没有人知道就等于不存在。许多企业网站之所以成为摆设,很大程度上是在这个环节出问题;第三、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网站推广出去后,要得到访问者的认可,必须在内容上有吸引力。如果一年内网站的内容都不变,那么网站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第四、网站过分追求美观。为了令网站更加吸引人而使用精美的图片、Flash动画等流媒体,无可厚非。但使用过多,将导致网站访问速度慢,给人印象极坏,效果适得其反。著名的网站“8秒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网站打开时间超过8秒,将有超过50%以上的用户因此而放弃等待。

理清企业网站类型

针对以上不足,企业首先要理清网站类型,避免陷入盲目攀比中。根据服务对象和功能差异,企业网站类型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信息型,这是最基本的类型。网站设计简洁,功能简单,往往仅发布联系方式、企业简介、企业文化、行业动态、产品介绍等企业基本信息,达到宣传企业、加强与客户沟通的目的。据笔者观察,大多数企业网站都属此类,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第二种是电子商务型,很多实力雄厚的实体企业都拥有此类网站,如联想、戴尔、海尔等官方网站。在拥有信息型企业网站功能基础上,更加突出产品介绍和在线销售。宣传企业品牌的同时更多地实现产品网络营销,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销售额;

第三种是广告型,此类网站当属发展较猛的众多品牌企业,如可口可乐中国、蒙牛官方网站。网页设计动态美观,极具观赏性。网站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偏重企业的品牌与文化宣传。而且企业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持网站的稳定和更新,一般都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品牌宣传效果。对于大多数企业网站来说则不必如此,因为大多数企业纵使有足够资金建这样的网站,也很少有足够的内容来充实网站。

第四种是服务型,其核心是想用户之所想,服务用户之所需,这是最高级的企业网站类型。典范是中国移动官网,它亮点是网上营业厅,用户可自行用手机号码登陆个人网上营业厅自行办理业务,省去系列繁杂手续并节省大量时间。另外还通过网站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大量用户参与业务体验,由此所达到的业务推广和品牌宣传效果十分显著。

企业网站类型是基于服务性质的不同和功能上的有所偏重而成,无论何种类型,它们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提升企业网站价值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电子商务型、广告型、服务型都是比较高级的类型,基本上是属于相对有实力的品牌企业。因为实力雄厚,此种类型的绝大多数企业网站做出来的效果都非常不错。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而仅限于基本的信息展示,效果却又很不理想。这时候就需要找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网站价值。

明确企业网站定位

确定合适的网站定位,是最关键的一步。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网站都是用户被动接受信息,而且一般都没有一个能够吸引用户的诉求点,这也是让网站成为空站的原因之一。何谓“诉求点”?就是能吸引用户需求的卖点。举个例子,一家生产家用电器的中等发展水平的企业,立志打造成就“陶瓷美食专家”。那么可以把养生保健或美食的理念作为诉求点,而国内有很多企业网站偏偏把电器的功能或者产品设计作为主要卖点。虽然这也是用户需求,能够取得短期收益。但是如今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产品给人的感觉和理念已超越产品功能成为主要诉求。因此要设法给找出一个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用户诉求点。

在此之前还要弄清一个事实。目前国内最热门的SNS网络社区系统,由于其超强的可扩展性,已逐步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未来五年企业使用SNS系统建站将成为主流,更多的企业会搭建一个自己的“开心网”。马云所说的未来电子商务融入所有企业的血液中,就是通过SNS社区把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起来变成社区电子商务,然后再结合传统的企业网站,打造成一个全面的企业关系网络。如中国移动基于SNS139社区,网上营业厅和集团网站,三者融合便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企业网络。

针对中小企业,可据情况而定。如上面所提到的电器企业,则可以先通过构建一个基于wed2.0SNS养生保健社区——企业“开心网”。一来可以让每个公司员工和客户都参与到企业宣传中,加强公司、员工、客户相互之间的沟通,有利提高企业的业务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二来与公司网站整合,借此在公司网站和养生保健社区中向所有网络用户大力推行一种全新的养生保健概念,用户参与到养生保健话题和概念的内容创造中,制造并引领养生保健潮流;最后是在养生保健话题中切入电器相关产品,让大家意识到如果要吃健康安全的养生保健食物就下意识地想到要用该企业的产品。经如此长期软性宣传,潜移默化地将该产品变成养生保健的代名词。如此一来,企业不但能够达到长期的品牌宣传效果,还做到了企业应有的一份社会责任。

也许会有人担心这样做的成本太大,有一定的风险。这就看企业如何去运作了,譬如企业可以考虑广泛的资源整合,与做养生保健或餐饮方面的企业合作打造同一个养生保健的新概念,或者同行业合作,上下游企业合作等等。

此外,如果企业有一定的实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植入电子商务系统,开展在线销售。SNS社区可以积聚人气和用户群,为企业带来产品消费者;企业网站页面可以向用户提供信誉保证,让用户买得放心;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销售产品,满足消费者产品需求;三者深度整合,互相关联,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

有效的企业网站管理

明确网站建设的方向性问题,紧接着选择合适的网络服务商架设网站,如有条件可自行架设。目前有很多专业网络公司专门为企业做公司网站,但是因为行业进入门槛低,造成此类企业数量大,网站质量却得不到保证,企业应慎重选择。

网站建成后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网站推广,这是所有企业网站能否为人所知的一个关键。如果企业网站定位准确,内容也极具价值,却又像大多数企业网站一样访客非常少,那么问题肯定是网站推广工作没有做到位。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投入一定资金,找专业网络营销公司进行网站优化和营销推广。目的很清晰,就是让搜索引擎更容易检索到企业网站,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客户参与到企业关系网络建设中,通过双方互相沟通了解,最终促成交易;另外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让所有员工和新老客户都参与到其中。SNS社区系统的强大扩展性可以把网站推广的工作将转嫁给访问网站的所有用户,推广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一个方面是要保持网站信息持续更新。很多企业网站除添加企业新闻和产品图片外便无其他更新,与客户沟通也仅限于客户留言系统和公司联系方式。SNS社区网络系统可彻底解决问题。还是以家用电器企业为例,SNS养生保健社区能够让网站交流的话题扩展到人人关心的养生保健方面。可以由原先的公司单方面变为包括员工在内的所有用户自主地为网站创造内容,用户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用户与企业共创价值,这是企业网站的长久之策;另外企业把人才招聘、行业信息、企业刊物、上下游企业伙伴等等有关的企业信息都植入其中,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接受网站推行的养生保健理念到接受企业的产品。

企业对互联网应保持冷静的乐观态度,根据自身特点、内部条件和业务发展需要建设和管理符合自身条件的企业网站,避免盲从。总的来说,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所有的企业网站都应该是有价值的,所有有价值的企业网站都应该由核心用户创造。企业应该反思自己的网站能否经得起用户的体验?始终不要忘了企业网站必须要成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工具。

 

数据来源:《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