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营销江湖再起波澜,8月12日,Google(谷歌)公司宣布AdWords新界面在中国正式上线,新版本在导航、数据获取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增加了新功能,致力于使客户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率;8月13日,百度宣布其新一代营销推广平台凤巢系统用户数突破10万,据百度透露,凤巢将采取三步走策略完成系统更替,百度商业运营副总裁沈皓瑜充满自信:“凤巢将是搜索营销的主流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及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使搜索营销日益成为企业关注和使用的营销手段:它根据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采用付费形式或者技术手段,使网页在关键词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引导用户点击,从而达到品牌展示和促进销售的目的。搜索营销把"Push"转为用户主动性的搜寻,帮助广告主找到潜在用户,使用户看到的广告是相关的而不是无用的信息,是营销史上的重大变革。但在搜索内容相关性、结果精准性、国内用户教育等方面,搜索引擎巨头们仍面临技术升级和加强自身推广等方面的问题。面对百度在国内搜索市场的迅猛增势、凤巢步步为营的进逼,以及不久前微雅联盟发力搜索市场,谷歌将以何抗衡?长久以来,谷歌塑造了技术领先、不断创新的形象,但对用户,尤其是不熟悉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用户来讲,如何获取技术的实际应用尤为重要,谷歌中国将如何营销自身?营销渠道和团队建设的重心和难点在哪里?对此,网易财经对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博士进行了采访。
欢迎竞争 中国中小企业客户是重点
网易财经:上月末微雅合作,业内人士评论合作对提高雅虎的既有客户黏性有帮助,您如何看待?对谷歌是否有影响?贵公司是否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另外,此次新界面推出是不是针对百度凤巢?
刘允:谷歌是一个技术领先,一直以创新为用户服务,为企业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为己任,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谷歌非常欢迎竞争。我们认为竞争带来的最大益处是给我们的用户带来最大的好处。竞争是让我们企业之间能够看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更进一步激发自己的价值,最终带来给用户,给市场最好的东西。所以在谷歌人的座右铭里面,创新和竞争是非常自然的概念,所以在市场上我们欢迎竞争,我们乐意看到竞争,也看到竞争最后给我们的用户,给我们的市场带来更好的东西,所以我们想这点我们会做的更好。既专注自己认为核心的东西,我们会不遗余力的进一步专注做的更好。
我们不会评价别人的什么产品,或者是他们在进行当中的东西。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我更关注的是我的用户,我的合作伙伴,和谷歌怎么样为这个市场,为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我相信业界很多的业者都在研究谷歌在技术上、在服务模式上有新的东西,他们如果能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我是非常高兴的,我非常乐意看到这个行业,大家在做搜索引擎的营销,在做很多整合的东西,都能朝着用户的利益,从搜索者的最大的关联度和为商家带来最大价值方面一起努力。
网易财经:目前来讲,去年我们把中小企业作为一个重点市场去培育,现在从营收比例来看,中小企业比例大概是占怎样的比例?
刘允:这个数字很遗憾,我不能告诉你,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小企业是市场的长尾数量来讲永远是中小企业,很多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变出来的,所以市场里面的重头这块当然是数目比较小,但是量级比较大的大企业。众多众多的中小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市场营销,在有了原始的资金,招了人,产品做出来了,服务也开始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把东西营销出来,这个环节是谷歌带来的价值是最大的,无论是在中国卖还是卖到全世界去,谷歌可以帮助它,这个理念、这个信息要实时不断的通过多渠道散布到市场。所以中小企业这块永远是谷歌在市场当中最重要的。因为就这两块,大和常位的中小企业,都有我们的策略,都有我们的产品,都有我们的服务方式去迎合这样的市场。
网易财经:谈到中小企业,中国的阿里巴巴有一定中小企业主基础。我们怎样强调和阿里巴巴的区别来争取这些中小企业主呢?
刘允:我们没有觉得是对立的,因为阿里巴巴是做一个B2B的平台,买家、卖家在一个市场里面,这种做法是电子商务里面非常重要的平台环节。因为谷歌不是做这样的平台,是做搜索的平台,为商家主动寻找目标、市场,同时那些人在找商务信息、供货信息和资讯的时候,通过谷歌的平台找到潜在可能成为他的供货商的企业的资讯,这块的对接,我们是以这种方式在做。阿里巴巴和其他的B2B的业主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做。我们各自都是为促进企业做外销、做交易方面,都是做自己价值的体现,是这样一些不同。
三大销售渠道“量体裁衣”
网易财经:谷歌三个销售渠道——在线、代理和直销各自所占的比例是怎样的?每一部分进展如何?
刘允:对不起,这个数字也不能告诉你,很遗憾。但是你可以大概猜得出来,从数目来讲,直销的一定是数目小,它需要量体裁衣,尤其对行业支持,全球行业的竞争、专业知识的辅导。中小企业里面还有很多不太善于自助式服务,上我们平台自己来开一个帐户,通过我们在线渠道经理,通过自助服务这些,还有就是需要第三方支持,所以完全是根据客户不同发展过程,起始点不同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分配不同的资源去服务,这个比例也在变,有的更多是在线,有的是初期需要第三方来服务,很多大客户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也可以有很强壮的内部的市场营销团队,说我互联网市场可以自己做,我自己开帐户,自己管理,也有这种发展的过程,所以非常的自然,你在渠道里面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服务水平。
谷歌在中国的市场销售策略完全根据市场用户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的方式和水准。用户在发展过程当中,实际上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接触过互联网营销或者自己初级投资不愿意建立一个庞大的互联网IT这样的营销队伍的时候,他是很需要第三方的帮助,也就是传统的渠道代理商。代理商有很大的价值,在他的发展初期,可以外包给代理商,代理商可以帮他从做网站开始,慢慢培养,在他自己越用越尝到很多甜头时,会发现学会使用并不难。当他有资源和有时间和能力的时候,他自己去做,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可以在线的方式用AdWords自己开一个帐户,自己经营广告的所有活动。再当他的业务做得更大的时候,他需要独立的团队来服务,从业务量和划分的范围、产品的难度上来说,他已成为直销大客户,需要直接为他们做专门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
所以在企业发展不同需求的过程中,谷歌用这种方式服务于服务市场,这一点是谷歌的特例。因为我们不是卖硬件、卖软件简单的按渠道和直销走,我们是服务,我们卖的是理念,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提升客户的效绩、能力和给予他们更多的回报。所以在销售渠道上,我们更多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去提供能够针对它目前的特点和服务。因此AdWords是一个基石,既是代理商要做,也是我们AdWords另外的一个介入。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团队对大客户做直销的时候,后面的分析师操作也是AdWords平台,这个平台最基本,在这上面有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服务水准去服务现在和未来的市场。
网易财经:请介绍一下中国营销团队建设,现有营销团队是多少人?
刘允:我们都做得很好,我们在按部就班实施我们的战略为客户更好的服务。不能具体跟你讲这个数字,现在是几百人的营销团队,分三个渠道来服务,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办公室,有不同的团队在服务中国的市场。
看好中国搜索营销市场
网易财经:对比海外的市场和中国的市场,您认为海外的客户特点和中国客户的需求有没有差异性?谷歌在中国有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网易财经:您能否概括一下,中国的搜索引擎营销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未来精准广告的趋势是怎样的?
刘允: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这样来比较。更多的资讯报告或者第三方的信息会带来一些参考。我们看中国的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在目前我们已经达到全球最大的,在近两年前,我们手机人群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因为上网数是最大的。这些数字在大的范围里面是非常好的一个信息,更多的人开始上网使用。上网到底做什么?可能在使用习惯上会有一个继续发展的过程。可能在其他互联网成功的市场,在互联网工作,很多很多的东西,在我们国内还没有习惯,没有使用,或者由于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我认为发展速度很快,普及率已经增加得很快。但是看国外的发展的时间和差距,国外的互联网数量相对比较少,但是网络联网已经变成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工作,我在网上什么都可以订,我出去旅行,在网上呆半个小时,把租车、机票、酒店、导游都在网上做完,对互联网的依赖度是在其他一些全球市场中非常大的。这对互联网商务这块带来了很多契机,这样也会很有效率。国内这块正在发展,但是势头是非常的大,因为市场比较大,我们起步比较晚,行业都被它带动起来。整个经济能够支撑很多互联网的商务,我个人非常看好。搜索引擎的技术在中国也发展得非常的成熟,谷歌很骄傲的告诉你,在市场搜索的产品、搜索的技术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水准,搜索的质量和产品以及类别,能够为互联网用户在使用谷歌搜相关产品带来的价值上,谷歌是引以为自豪的。所以,未来的潜力是无限的,为什么谷歌把中国看成是非常战略的一个市场,重中之重,再去发展和再去壮大,所以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网易财经:刘总加入谷歌一年半以来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去年您说进入互联网会很难,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最大的挑战和难处能否举一个例子?
刘允:原话可能不是这样,我是说有挑战,在互联网方面和传统行业不太一样,我当时说做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可能会有原来想象不一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一年多下来,快两年了,我感觉到这是非常有挑战和非常有价值的一个行业,因为互联网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工作当中已经离不开它。能够在其中成为一员,能够看到它带来的价值,无论对互联网的使用者以及搜索引擎的平台、广告平台的广告企业来讲,都带来更大的价值,让我非常的自豪。刚才我的团队在服务某些广告企业回来反馈给我们的感谢信以及感激程度,让我们感觉有非常大的自豪。目前来讲,是感觉非常良好。
刘允:我看不到本质的差别,虽然在发展历程上有一些自己差别,比如说时间,在手机3G和手机增值业务,别人比我们早用了几年,用得比较广泛,我们是刚开始使用,时间上有差别。本质上来讲,大家都在搜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都在做一些寻找,我不觉得有本质的差别,而是在使用习惯和使用方式上、量上、熟练程度等等,依赖性上还有一个差别。但是未来,你花的在网上的时间比看电视和杂志的时间要多得多,无论你在网上干什么,你在荧屏前的时间要要超过一些其他成熟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