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后三峡时代,万州经济社会出现发展加速的局面,在发展中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协调发展、水体与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后期移民问题、城市和农村建设速度加快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的发展问题。面对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建设“500亿万州”是用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来协调处理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确定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发展。
2008年9月以来,万州各政府职能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代表参与建设“500亿万州”的大讨论,为万州发展献言献策,将“500亿万州”发展目标转变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年度发展目标、三年的发展目标。财政局提出建设50亿元财政,工业园区提出建设200亿工业园区,商委提出建设100亿商圈等等各政府部门各行业发展目标,成为500亿万州的重要支撑目标体系。但其中“200亿工业园区”和“50亿财政”成为建设“500亿万州”的最重要目标,是“500亿万州”基础支撑和保障,是破解万州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见图5)。建设“200亿工业园区”既可以促进万州经济发展,为当地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政收入,又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主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50亿财政”的建设,可以使政府拥有充足的财政收入,缓解现有财政收支紧张,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和上级政府财政的配套支持,加强对社会和环境的投入,从而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4.对建设“500亿万州”发展建议
建设“500亿万州”是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破解万州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出路,是实现三峡库区发展和移民生活安置的必要方式,重点在于抓住“200亿工业园区”和“50亿财政”的建设,还需要做到如下4个方面作为建设“500亿万州”的补充。
(1).借鉴重庆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重庆直辖十年,发展方面在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产业发展。但是万州产业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重庆有所不同,重庆在直辖之前,产业基础雄厚,是四川省的最大工业城市,产业面临的局面是“枯树逢春”和“老树发新枝”,主要解决的对区内企业资源优化重组的问题;而万州产业的发展则面临“移新树,发新枝,散新叶”的局面,主要解决是如何通过项目投资重新建立新的产业解决万州产业的空心化问题。因此,要切合万州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转化区内资源优势增强产业支撑力[7]以真空制盐、联碱、合成氨、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等作为特色支柱产业的支撑,建设三峡库区的盐气化工工业基地。其次,抓住大全多晶硅、如意纺织、诗仙太白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库区经济对口支援20年不变的政策,延伸各个产业链条,配套相关产业设施和环保设备,形成万州五大产业集群,带动万州整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再次,大力发展培育特色农业经济产业,如中草药、柑橘、榨菜等经济价值高的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打造万州的特色支柱产业。首先,利用万州丰富的天然气和岩盐资源(其中天然气2400亿m3,岩盐2800亿t[8]以及良好的化工基础,发展精深加工,拓展产品链,
(2).借助万州完善的交通基础建设,打造库区商贸物流中心
80年代初期,万州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和川东门户的地理优势,江浙商人依港而建成南津街和当铺巷等商业批发区,带动临近二马路商业街的大发展,使二马路商贸街成为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春熙路和重庆解放街的三大商业街之一。但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二马路商业街被淹没,使得区内商业资源分散,商业发展缓慢。进入后三峡时代,万州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万州在三峡库区的区位和交通运输优势再次凸显,为打造库区商贸物流中心奠定发展基础。2007年,年商品销售额80亿元的高笋塘商圈成为全市七大商圈之一,带动区内万州美食街等特色商业街的发展;小天鹅批发市场成为库区最大的综合性交易市场,跻身重庆批发市场20强,与商贸城、宏远市场占据万州商贸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沃尔玛等国内外商贸物流企业入驻万州商圈,拉动鄂渝钢铁、扬子江等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建设万州物流园区的步伐加快。借助万州完善的交通基础建设,将高笋塘商圈打造成100亿商圈,带动库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成为建设“500亿万州”的重要补充。
(3).加快发展万州劳务经济,保障移民安稳致富
移民的安稳致富是库区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库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民人均耕地为0.7亩,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三峡库区发展传统农业受到先天不足的制约。据测算,我市库区目前有17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十一五”期间,还将以每年15万人的速度增长。突出的人地矛盾已成为制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成为移民安稳致富的关键,劳务经济也由此成为三峡库区的第一大资源型产业,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万州建立完善职业介绍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培训、信息网络、就业服务四大体系,全力打造库区劳务经济中心,取得了良好成效。2007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达 44.34 万人,其中在市外务工的农民工共 28.4 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 26.5 亿元,比上年净增 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 ,农民人均劳务净收入 168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0% 以上,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
(4).加快城市建设发展和万州旅游,成为内陆开放型城市
万州加快城市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工程,推进“五个万州”的建设,突出万州城市“山城、江城”山水园林特色,全面提升万州城市形象。通过举办第12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和旅游商品展等国际区域会展的机会,借助长江三峡黄金旅游“7+4”精品景区资源,带动发展区内大垭口等国家AA级景区和潭獐峡等重庆市级重点风景区,提升全区相关的旅游服务能力,成为万州向外展示的窗口和平台,全面整合优化发展全区旅游会展经济,带动和发展外向服务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
参考文献:
[1]詹培民.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内生机理[J].重庆社会科学,2005(9):125-128
[2]隆远华等.三峡枢纽建成后万州河段泥沙淤积计算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17期
[3]王思敬,黄鼎成,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02
[4]楚敬龙,杜加强,腾彦国,王金生,基于GIS的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通报,第27卷第11期:1880-1881)。
[5]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R].北京:2001
[6]祝介旺.伍法权.苏天明,等.三峡库区万州段高切坡破坏模式和防护措施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15(1):8-15
[7]马正其.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破解产业空虚难题.领导科学2005.15)
[8]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2004年万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cqwzzs.gov.cn,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