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还没被满足的需求,并且满足它。」菲利浦·科勒(Philip Kotler)用这一句话启动了商业变革,因为他教会了商家如何在产量过剩的情况下得以生存,将营销的重心从原本的价格和通路,转移至满足顾客需求,并着重产品及服务的利益、结果与价值。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科勒生于193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0T)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师从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他本可顺利地跟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经济学领域成就一番事业,却在30岁时决定正式转向营销学。1962年,他受邀加盟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J.L.Kellogg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从营销学助教开始了他的生涯,自此40多年来致力于将营销从企业的边陲地带,提升至管理的核心层次,在营销管理学界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他一直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研究。他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被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盛赞,「营销,你唯一的名字叫做『科勒』。」
◎营销≠推销,顾客需求第一
对于营销,一般人往往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营销就是推销。另一个则是,营销只不过是一个部门而已。
事实上,从时间点来看,推销只发生在产品制造之后;营销则早早开始于公司制造产品之前,而且90%的营销工作早在正式销售前就已经完成了。所以,营销不是短期的销售作业,而是长期的投资努力。营销决定公司以何种方式将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订定价格、进行推销。接下来,营销还要继续监控成果,持续改善产品或服务。因此营销的范畴远比推销来得广,持续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更全面的沟通和交换流程。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销售导向采取的是由内向外的观点,以工厂的制造为起点,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现有的产品,然后借着大量销售与促销来刺激消费者购买足够的产品,来达成有利润的销售。而营销导向则采取由外向内的观点,以明确的市场为起点,并集中注意力于顾客的需要后,协调整合所有能影响顾客满足的营销活动,而藉由创造顾客的满足以获取其利润。
科勒强调营销的功能是在于满足顾客需求。因此,他将营销定义为:针对目标市场,透过创造、沟通及传递优异的顾客价值,来争取、维系并增加顾客的艺术与科学。营销的目的是「管理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从顾客的观点来界定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需求。那些无视于顾客需求的企业,将面临被顾客舍弃的命运。
举例来说,当年汽车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多样的选择时,亨利·福特(Henry Ford)却持续生产黑色的T型福特汽车,无视于这项改变;但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则能及时地反应环境的变化,以致取代了福特公司。后来,顾客逐渐偏爱小型汽车,但通用汽车却仍继续生产大型车,以致被生产小型汽车的日本汽车公司所打败。
◎营销应深植于管理决策中
此外,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于营销的了解亦非常不足,他们大都认为营销就是推销。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把整套的营销决策,误解成用来促销产品的预算。因此在许多公司里,营销人员都只做到营销组合「4P」当中的「1P」,也就是推销(Promotion),而对于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通路(Place)其它3P所肩负的职责和掌控权则遭到削弱,并改由其它人来从事。科勒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认为企业必须懂得把营销从边缘性的企业活动,提升为企业策略的驱动力,而不仅是战术上的补充而已。因为如果营销组合的4个面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控管,营销活动无法充分发挥效力。
显而易见的是,市场赢家是那些善于分析其目标市场的需要,精于确认机会所在,并能满足目标顾客的最大需求者。营销对他们而言,绝非仅是其一个部门而已。市场赢家的营销人员在任何产品被设计出来之前,早已深入地介入管理决策的过程中,而且即使在产品销售出去之后,仍能持续发挥其功能,带给公司无数获利的契机。
营销人员深知顾客的需要,从一开始就参与产品与服务组合的设计:对产品或服务的订价有极大的影响力;非常努力地与顾客沟通,推广和促销公司的产品、服务与形象;随时侦测顾客的满意情况,并经常根据市场所回馈的信息,持续地改善公司的产品与绩效。
◎由买方角度出发重新定义「营销4P」
传统营销组合指的是管理阶层可用来影响销售的一套工具。4P的架构是由Jerry McCarthy教授首先提出,传统的4p公式为:产品、价格、通路及促销,这套工具也广为营销人员所使用。但后来,出现了对4P最基本的批评,即它代表了卖方的心态,而非买方的心态。因此,广告学教授罗Robert Lauterborn建议卖方先将4个C想清楚后,再来谈4个P。4个C指的是: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顾客成本(customer costs)、方便性(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当营销人员将这
科勒则从买方的心态来思考营销,进一步将每个P重新定义,以摆脱其可能的限制,扩大其中的意涵:
l 产品=结构(configuration)
l 通路=促购系统(facilitation)
l 价格=价值(valuation)
l 促销=象征意义(symbolization)
然而,无论营销组合的意义如何演变,产品或服务可说是任何行业的基础。专注从顾客的观点出发,使产品或服务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或出类拔萃的企业,将可造成顾客对它的好感,甚至愿意为此付出较高的价格。但在今日产品质量好、服务好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单是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公司必须学得更新的竞争之道,包括如何加快商品开发及运送速度、如何靠产品巧思与样式取胜、如何提出具有更多利润空间的报价、如何与顾客建立长久而有利的互动。
公司还必须学习如何设定成功的营销策略,其关键就是聚焦、定位与差异化。公司必须小心判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发展、传达一个独特的定位,加强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让竞争对手难以全面复制。
此外,网络营销正迫使4P的角色发生转变。在现今的市场上,价格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战场,买方只要按按鼠标就可以比较各供货商对相同物品的开价。纯粹推销的广告,在网络上的效果时好时坏,但促销的效果可能反而更显着,因为人们可以上网找热门商品的免费优惠券。至于通路,由于书籍、音乐、旅游行程、股票买卖等交易已经转移到网路上,有些实体店家会因此受创。传统订价的方式,是确定了成本之后再加上利润,但是这成本和顾客认知的价值无关,成本只能帮助你决定该不该生产那种产品。所以科勒建议,企业将产品的价格订好之后,不要用价格来销售,而要用产品的价值来销售。
这意味着,别只卖一个产品,而是要卖一个经验。最好的案例就是美国的哈雷机车,卖的绝不只是部摩托车,它卖的是车主经验,象征了一个团体的会员证。它贩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产品的整体经验远远地超越了那台机车。所以哈雷机车即便价格高昂,100年来持续吸引了一群死忠的购买者,哈雷的精神也随着机车,成为许多人追求的风格。
◎营销的下一步:创造产品价值
然而,当前全球化、激烈的竞争和互联网都正在改变市场及商业行为,并且挤压了利润空间。所以现在的营销挑战,就是想办法在这些大趋势之下维护价格及利润。因此,在面对价格竞争时,品牌就成为最大的自卫力量。
但一个品牌之所以强大,不只是因为它花了较多的广告费;品牌的终极力量来自它的产品表现,而不是推销。也就是说,品牌最初虽是由宣传及广告来建立,但最后则必须靠产品表现来维持。因为达成销售的关键在于发展有特色的产品,而不单是创造有特色的形象。而要创造产品特色,则可以从特征、样式、服务、服务支持、保固,或其它在消费者眼中价值优于别种产品的要素来进行。
虽然时代不断演进,营销的工具和方法也不断更新,但在营销教学和咨询累积了40多年经验的营销大师科勒认为,营销仍有一些永恒不变的原则,那就是:营销的目标是充分了顾客的需求。营销的工作是将人们不断改变的需求,转换成获利的契机。而营销的最高境界则是创新产品与服务价值,不断为人类社会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发现还没被满足的需求,并且满足它。」科勒认为供应商应将营销重心从原本的价格和通路,转移至满足顾客需求;当面对价格竞争时,品牌是最大的自卫力量,而品牌的终极力量则来自产品表现,而不是推销。
相关课程:
- 让顾客爱上你的五个关键问题
- 【数字营销】解读营销数字的7个关键问题
- 渠道决定产业走向:渠道力量的分析
- 完美销售:优秀业务员的10大基本功
- 回应客户意见的10个建议
- 虚的好还是实的好-渠道的冲突与共存
- 渠道定价体系的分析
- 采用多重定价,创造更多利润
- 如何成为销售谈判的高手?
- 如何进行坏帐催收
- 经理人的必修课-控管预算
- 你一定要知道的营运资金基本概念
- 发现企业潜在问题-执行有效内部稽核
- 如何有效编列年度预算
- 运营资金优化关键三:库存管理
- 运营资金优化关键二:融资决策选择
- 运营资金优化关键一:投资决策
- 创业家必修课-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 企业成败关键:作好营运资金管理
- 企业财务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