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蒙牛联姻中粮?


 

是什么让蒙牛联姻中粮?
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76日宣布,联手厚朴基金以港币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的股权。在我看来,这次联姻的成功,也可以这么说,最大的原因是来自老牛和宁高宁的个人关系。
不管是在电视节目上还是某些经济论坛上,老牛和宁高宁对企业的发展理念和个人价值观方面都有一定的相通,再加上他们先后担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轮值主席的机缘,宁高宁和牛根生无论在乳业发展战略方向,还是在具体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团队文化上,都高度契合。所以整个交易,按宁高宁的说法,双方是一拍即合。中粮入主蒙牛,并承担起了拯救蒙牛的重任。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出,老牛以前所努力经营的人脉关系网络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蒙牛经历了三聚氰胺和特仑苏牛奶“安全门”事件之后,蒙牛确实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了无法弥合的伤痕,是实话,说句爱你真不容易。曾今风光无限的老牛先生也一度隐居江湖,很少在新闻媒体露面。试想当年在“赢在中国”节目,老牛可是意气奋发、指点江山。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当然作为消费者来说,仅仅关心牛奶的质量,也不是太在乎其他东西。但老牛不同,作为明星企业家,被人关注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这次中粮入主蒙牛,在我看来,一个是两个明星企业家的强强联合,使得中粮集团能够以高起点进军乳品行业,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中粮更有利于发挥其全产业链食品企业的优势。同时这次交易对提振整个行业信心,是一个重大利好。从这个意义而言,至少宁高宁和中粮的出手,表明中国乳业自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全行业跌入低谷以来,经过艰难恢复,已到了即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转折点。也表明投资者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充满期待,其实让蒙牛这样的企业带上红顶,我想这也是政府所愿意看到的。
在中粮入主蒙牛以后,其实作为长期的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存在,在蒙牛未来的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3个名额,均为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可以看出,纯粹就是为了让蒙牛在红顶的呵护下发展,也印证了老牛先生的“万言书”发表以后,有那么多的企业愿意伸出援助老牛,助老牛一臂之力,充分说明,牛根生人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经常听到老牛那很有哲理的发言,有时候我感觉自己也很愤青。
也就像宁高宁说的那样,投资蒙牛也能够进一步丰富中粮现有产品品类,介入更多与中国经济成长和中国人生活消费增长相契合的相关领域。中粮集团的实力和信誉优势与蒙牛的乳制品行业的品牌优势,以及成熟的营销经验和销售网络,真正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为中粮集团的投资创造更大的回报。当然,从这个角度看,中粮集团好像是真正的做到了战略投资,但看来以后怎么样发展,中粮还是放手让老牛去干,这点钱权当给老牛生活补助了。
在另外一个方面看,蒙牛已经因为几次食品安全事件搞的满目疮痍,而中粮可以说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是一个比较阳光的品牌,借助于中粮这个平台,就像宁高宁说的那样,在合作给交易双方所能带来的价值提升上,入股蒙牛符合他为中粮定下的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定位。而牛根生则表示,他非常看重中粮的优势资源,包括国有企业的政策资源,以及中粮作为中国最富竞争力的国企之一所具备的分销网络,制造和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丰富经验。
还有就是面对金融危机以来,从美国到中国兴起的一股国有化浪潮,市场难免对中粮与蒙牛的交易,有更多关于所有制成分的疑虑。宁高宁认为,未来国有企业的整合还将加速,但交易模式重点可能不在于所有制区分,而在于是否是民族企业。这个论断,暗合了牛根生更早前,在陷入三鹿毒奶粉事件漩涡中所发出的不能让蒙牛落入外资之手的呼声。牛根生在发布会现场也强调过,蒙牛的成功在于充分本土化,他对外资乳企因为水土不服在中国连遭败绩后的继续整合能力,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