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服务质量提高跟不上手续费上涨速度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日讯(王慧梅)近日,工行发布公告,全面上调23项个人金融业务收费标准,涨幅最高达到100%,主要涉及个人客户的汇款、异地存取款、资信证明、综合对账单、外汇汇款等业务。工行如此坦然上调收费标准,服务质量是否也与收费相称?中国经济网对此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16.27%的网友反映工行手续费及其他各类费用较高,14.69%的网友反映在工行办理业务排队等待时间长,12.26%的人反映工行嫌贫爱富,对个人客户待遇不平等,还有11.75%的客户认为工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服务不到位,同时9.76%的客户认为工行业务办理手续繁琐,工作效率低下。前一阵子我去办理基金的定投业务,我提出要采用新的定投方式"不定期不定额"的新定投方式,可是大堂经理多次指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此项业务,还反驳说:"不定期不定额,那还是定投吗?"此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搜狐新闻社区,对302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3%的人依然反对工行提高收费。
     如此看来,在消费者眼中,工行手续费的提高而服务质量却没有跟进。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认为,“银行现在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够光靠涨价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而要从增加服务、提高水平来获取利润。这一块要是能平衡,老百姓就能够满意了。”  民调显示,曹凤岐教授的观点反映了相当多数人的意见。
      “银行收费调整,只要不违反监管规定,在这个范围里应该说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曹凤岐也强调,最关键的问题是,费用和服务要结合起来考虑。价格涨了服务没涨,收费只从成本利润角度考虑,不是从服务质量来权衡,大家肯定不高兴。“在国外也一样,像一些银行的金卡客户,收费很高,但服务非常周到。我们也有金卡,服务却没跟上。”
  综合本网以及其他媒体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反对工行上调个人金融业务收费,但网友的反对声有用吗?显然,出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呼声显然难以撼动工行上调收费标准的决心,工行的涨价方案已在湖北等地开始执行。工行对民意置若罔闻,公然宣称,工行此次调价属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范围,不在消协的管理范围内。
     然而,中消协针对此事明确表态:储户和银行存在服务合同,银行单方面修改服务合同进行涨价本身就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的很多服务涉及公众基本利益,调价前应依法举行听证。所以这件事最后到底会怎么样,依然值得我们关注,毕竟它牵涉到众多老百姓的利益。
  (责任编辑:王慧梅)注:不文在原文基础上略有本人自己的看法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