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幽雅静谧的独门小院越来越稀少了。
穷苦的中国人一度极其羡慕西方人的楼房,那种摩天大楼,彻底臣服了没见过世面的龙的传人。于是改革以来,房地产似岩浆爆发,一发不可收拾,楼价步步攀高,似乎不高显示不出经济一片大好。
我一直纳闷,西方人烟稀少,为何喜欢盖楼呢?当然楼有楼的好处,结实抗震,能抗拒台风和暴雨,然而我以为楼房是私有制下的私心外化的产物。
私有制下,人人自成一体,较好的保护了自身的隐私,但又寂寞难耐,楼房正好把一群人密集的集中起来,虽然人口密度大了,人们缺仍然互不来往。无缘对门不相识。
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人不适合居住楼房,独门小院,曲巷通幽,才是民居精髓。楼房的普及取代,彻底瓦解了国人的精神世界。
我一直憎恨这些没有院门的楼房。更憎恨现在的地产开发,他们见缝插针,凡是看中的地方,总是立着牌坊肆意拆迁民居,挖空心思的毁灭人们的小院生活。多少古街民居被强制拆毁,逼迫人们购买高价房,住进人叠人的楼房,进进出出受着物业的束缚。从此没有了平房小院,不见了胡同,没有了院子里的梧桐树,没有了夏日纳凉的葡萄架,只有一些花花草草而已。悲哀啊。
当拿商品房VS独门小院时,我们是多么怀念童年的时光。
商品房实行的物业管理,水电一律采用电卡水卡控制,看似先进,一旦欠费,顿时停电停水,这事做的可真绝啊。商品房只能买,小院可以自己造;商品房地皮是几十户人家共用,小院是自己独享;商品房只能使用供暖,小院可以生起自己的火炉;小院可以出租偏房换钱养几个老人,商品房再大只能自己睡觉。商品房只能用气用电,小院可以炊烟袅袅。
商品房里没法放鞭炮,也没法贴对联;平房小院则可以养鸡养宠物,大门院墙可以青砖黛瓦。
商品房旧了,人们会讨厌它,恨不得立即拆除之;平房小院越古老人们越有感情。
住进商品房,证件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蹊跷,有人想要让你没法活,很简单,停水停电就让你投降。
买商品房还要费力选则楼层,并为此付出代价;独门小院则不必为此费心,小门一闭,独成一片天地。
如今买得起楼房不算什么,买得起平房小院才算福气。
更可怕的是,如今的商品房使用寿命只有三四十年,尚不及古代的茅草房。
我似乎做了一个梦,战争期间,小院的地道地洞可以隐匿藏身,如今的楼房一旦被包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有被活捉。呜呼哀哉!
商品房彻底阉割了国人的居住文化。谁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