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操控


说明:节选自本人《注意力操控》一书,本书通过解密注意力潜规则,同时匹配传播密码本,讲述如何驾驭注意力,以达到问鼎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进而实现精确控制传播。

人的心理活动随时随时都在进行,任何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都有一定的指向和集中,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注意;我们把每个人都具有的这种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完成心理准备活动,才有可能进一步去观察、记忆、想象和思考等。注意包括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我们的最大愿望是:有目的的把被动注意变成主动注意,这就是注意力操控。
注意力是人们对信息的判断和筛选,是一种结果,表现出人们在经验理性指导下的主动关注现象的信心,是在规律积淀下的元素能量的释放。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传播在信息大量的过剩的时期,给我们以无所适从的感觉,而对传播元素进行有效匹配是我们摆脱传播风险的唯一方法。传播是我们为了获得人们的注意力而进行了大量投资,目的只有一个:经久不衰。对我们来说,把传播结果兑换成资产,才是我们的预期。
注意力不等于生产力,但一定等于传播,因为传播本身就是在经营注意力资源。在传播行为中,有效配置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去吸引注意力,抓住并有效操控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并有针对性的培养潜在关注群体,是成败的关键。
传播是营销的练兵场,营销是市场的催化剂,市场是人的代谢物,人的热情是传播的源动力。
热情就是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是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有了注意力,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的感知,深入的思考,而主动排斥干扰。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人,必须研究人的心理反映,必须研究人的热情所在,尤其是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一片天空下的人。他们究竟关心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热心,乐此不疲?群落文化的差别及其所引发的种种消费行为的动力究竟来源于哪里?有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人们关心的并非现象本身,而是现象深处与自身相契合的某种元素,或者说人们关注现象是为了找到隐藏在现象中的心灵伙伴,这个过程我称之为闭合式链接:注意力——现象——元素。
我们最需要的是从活跃的现象上进行探究,无须从概念的抽象意义上解说。我们在链接进行时,需要做的是促进并催化,而不是干扰,尽力协助人们完成这个过程,为人们扫清链接通道的障碍。

    声明:本文章拒绝任何未经书面许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