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标准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文化而异的,所以“智能”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演进之中。今天,商界领袖们被芸芸众生争相追捧趋之若鹜,所以“智慧”的皇冠自然也就戴在了从哈佛半途而退的比尔·盖茨头上,“财商”之说也可以大行其道了。而在二十年前的中国观念中,亨利·福特、洛克菲勒充其量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奸商”的代表,粗鲁的文盲“吸血鬼”而已。
于是,“智商”在火遍全球的一个世纪里,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最令人诟病的是,智商虽然在考试问题上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对于离开校园环境置身社会中的男男女女们的“成功”与否却往往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刘易斯·特曼曾经为此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选择了1500名“智商”超群者,跟踪调查了近40年时间,对他们的人生成就进行评测,结论并不喜人。尽管其中也有不少成为大学教授、科学家、工程师、作家、资本家等等用一般的标准看来可以称之为“成功”的人士,但却没有一个“特别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