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改版:眼光要咬准凤凰卫视


昨天下午,东方卫视改版首月研讨会在北京保利大厦举行,做为专业期刊代表,我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出的就是我们学刊研究类的代表,我们传媒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周志懿为我们解析。  [17:21]

[周志懿]:今天很荣幸出席东方卫视这样一个研讨会,在座的有很多领导、文化界的名人及知名学者,我是专程来学习与听课的。《传媒》杂志更多是关注传媒的运营和品牌建设,因此我更多可能是从这个角度去谈一谈一些建议,有的其实东方卫视已经这么做了。关于这个改版的效果,我想刚才已经提供了很多的数据支持,改版到现在为止肯定是成功的,但怎么样改的更好,到两个月以后,三个月以后,甚至四个月以后一样好,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成功。  [17:21]

[周志懿]:我提这么几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我们的改版要紧扣我们台的定位,什么叫台的定位呢,就是敢于做第一,敢于挑战,我个人的感觉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看你们英文的翻译叫龙的卫视,这一点我建议东方卫视的眼睛少盯在北京,更多要盯在香港甚至世界,上海不光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用一种国际的眼光和视野首先对东方卫视进行一个清晰的战略定位,我想对我们的改版会有一些帮助。  [17:24]

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姜昆发言

[周志懿]:具体来讲,一是用这种国际大台的眼光与理念定位审视我们这次改版;比如在具体的节目上,理念上,编排上,反应上,等等。第二个是用国内国际一流的新闻、人才、渠道资源支撑东方卫视的改版,我们这些主持人,我们这些受众,我们的栏目,我们的头脑风暴的顾问不仅是在国内,更多是在国际,这个不叫崇洋媚外,先进的就是先进的东西,我觉得就是说还是毛主席那句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产生我们自己的东西,就是创新的东西。结合目前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情况来看,我们也感觉到,要么就做第一,要么就做唯一,这个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念,其实第一和唯一应该在我们每一个栏目,每一个节目里面体现。  [17:24]

[周志懿]:第二点,我想谈怎么样坚持媒体的价值观的问题。媒体必须要有企业公民的理念。必须对社会发展承担责任。我觉得东方卫视改版的非常好,就综艺这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绿色综艺,这个很有价值,某种意义上说媒体是企业,我们要强调和倡议企业公民的理念。价值观本身是现在差异化竞争的一种策略, [17:27]

[周志懿]:第三点我要说的是什么,刚才我们的王总都提到了,改版一定要用营销的观念去支持,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媒体人士很长期做内容,做内容也不是坏事,但是如果真正掌控媒体的时候,其实媒体更多是一个企业,每一个栏目都是一个产品,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有没有人买账,别人看不看,效果怎么样,这个还是要市场来检验,我们这个改版是以内容促进品牌,做了内容还要做渠道,渠道建设的话,你就要有一些营销的方式和技巧,这么多台,是不是可以看到东方卫视,第二个为什么看东方卫视,能否让东方卫视这个键控制在0到9,如果随便按一下就可以看到东方卫视多轻松多方便,也能够反应出我们受众对东方卫视的追求。  [17:28]

与会嘉宾合影

[周志懿]:第四个观点,我想互动是现在大传媒时代的特点,我们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本质区别,网络媒体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传统媒体都是说我在做什么你必须看到什么,但是我们现在新媒体说每一个受众都是我的编辑,电视可不可以做到呢?电视和报刊相比更有这方面的优势,能否在第一时间呈现受众的感受,呈现受众的态度和观点。因为你的观点有不同的角度和分量,由不同的人来说。刚才黄升民教授也提到了,就是我们新闻的观点,这个观点已经成为了媒体的灵魂,但是这个观点不仅仅是媒体的观点,我们看到很多报刊很多的媒体其实擅长用纯正的观点支持,为什么政府对一些群体性事件比较关注,不是因为这个媒体观念是什么,而是因为媒体后面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和社会受众的观念是什么,所以能否坚持媒体的价值观也会成为媒体发展的很好的一方面,我们这次研讨会也是东方卫视一个煞费苦心的互动,跟专家的互动,跟受众的互动,我们的改版到底效果怎么样做的一次调查,我觉得应该是有价值的。我们要重视受众的原创性与对电视作品的生产力。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17:28]

[主持人]:谢谢刚才我们周社长这翻精辟的解析,我是来自于东方卫视的首席新闻主持人,在改版一个月来,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跟周社长的话题有关,我们也把眼光盯准了港台地区,就拿新闻来说我们关注了很多,八国峰会也好,金砖四国也好,另外在我们常规的板块当中我们也开出了关注两岸三地的版面,还有我们周日版的环球周刊,在更高的层面总结剖析一周的新闻事件,而且这两个新闻版面做的非常的灵活,作为新闻人更希望停止大家对新闻直接性的解析。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