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概数学论(十二)
作者:赵致生
第十章:属性函数的三体结构函数
属性函数的三体结构,三体结构的属性函数。是三体问题的阴阳。
二元结构可论阴阳,是展示元的属性,三元结构再论阴阳,展示的是整体的属性。所以,整体属性的阴阳之辩,以三为始。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属性之学,虽然始于相对条件下的二元之变,但绝非相对条件下的二元论,它是一个存在连续后继过程的数学问题。二体问题中存在阴阳,三体问题中同样存在阴阳,……直至无限元构成的太极体之中,阴阳同样存在。所以,属性阴阳可以连续认知,系统认识,成为整体属性分析方法的重要工具之一。道理尽皆如此。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旋转、翻转与更替的属性变化关系,通过二分法进行线性轮回认知。我们简称这种继续认知法为3变2轮回认知法。就是把三体问题,转换成两个个性属性的存在形式进行往复认知。本章介绍另外一种轮回认知法,就是三体函数结构法。也就是说三体的个性属性与三体的共性属性函数结构法。简称3变3轮回认知法。
无论是3变2轮回认知法,还是3变3轮回认知法,都是在同一函数体内,产生的整体问题。
第一节:三体函数的两种内涵结构
三体函数是一个什么问题?是三个体变化构成的函数。
而属性函数的三体函数则是一个整体问题,仅仅是一个一体三态、一体三变问题。
那么,怎么样区分三体函数,与属性函数三体问题呢?
属性函数的三体结构函数有两种:
一种是由三个属性事物构成的属性函数,我们称为三体函数;
一种是由属性函数构成的一体三态,一体三变新函数关系,我们称为函数三体。
三体函数是由三个具体的属性事物构成的函数关系,属于二体函数的量值递增后继属性函数变化形式,所以称为三体函数。
函数三体是二体函数产生的一体三态,一体三变的新属性,这种新属性构成的函数关系则是函数三体构建的新函数关系,所以称为函数三体。
函数三体,与二体函数不是量值后继关系,它不存在属性事物的具体量值递增。只存在属性因果变化的继续。
所以,两个属性事物构成的属性函数存在两个不同的后继变化形式。一个是量值递增后继;一个是属性因果后继。
三个属性事物构成的属性函数问题很多,如太阳、地球、月亮三体属性函数。说明的是三个具体属性事物构成的属性函数关系。
而函数三体函数则只有两个,一个是一体三态的变化形式,一个是一体三变的结构形式。
一体三态的变化形式是研究: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变化的属性函数。
一体三变的结构形式是研究:爆炸、燃烧、腐蚀三种变化的过程结构函数。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三体函数还是函数三体,都是三个属性具体事物构成的属性函数关系。也就是说他们的属性函数结构关系是相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本质上的属性区别。
三体函数,必需要求三个属性事物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所以,它展示的是二元与三元之间量值递增的属性函数后继形式。
函数三体,表达的则是一个整体三种状态、三种变化的不能同时存在,而这种整体存在所展示出来的三态、三变过程中的唯一存在形式之间的相互更替变化条件、相互轮回的变化规律,则是二元属性函数属性因果关系的函数后继形式。显而易见,二元属性函数的量值后继结构与属性因果关系结构的合二而一,在三元属性函数中被一分为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后继连续变化形式。
属性数学范畴内的三体函数与函数三体,所建立的新属性函数,是一个九体函数问题。可以通过三个个性属性集合与九个数字序列矩阵来作出属性数学的完整函数表达。因为篇幅限止与内容的表述连续性,这里就不介绍数学推导过程了。
也就是说,二元属性函数的量值后继与属性因果后继形式被一分为二产生两种后继连续变化之后,又在三个个性属性与九个共性变化系统中,被合二而一了。
中国古代把这个函数系统称为九宫或十二支。与二元属性函数系统中的八卦、六气相对应。形成了线性体与混沌体相互旋转、翻转,相互更替的变化。
八卦→十二支;六气→九宫
形成了混沌体连续后继变化:
八卦→九宫。
形成了线性体连续后继变化:
六气→十二支。
显而易见,一个整体的变化过程,是由混沌旋转、翻转连续后继与混沌连续后继、线性连续后继三个部分构成的。整体概念的连续后继认知也是一个属性数学的连续后继过程。人类对整体的认知只能在发展中连续后继性认知,不能教条的定义。因为整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在不同系统构成的整体中存在不同的整体规律。只有阴阳属性的结构形式始终如一。
第二节:三体属性函数的古今
中国古代有据可考的一个三体属性函数研究的成果,就是黄道历法。据有历史资料的记载,从夏朝就开始使用了,所以,追根朔源,开始研究的时间至少要起始于使用前几千年,甚至上万年。那么,三体函数的发现与形成系统概念到具体应用,最少也要几百年,甚至更长。也就是说,中国属性数学的三元函数研究可能要更早,甚至要比八卦的出现早数千年到上万年。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古函数很有名:叫做三才函数,研究的是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属性函数。把阴阳八卦的二元量值结构性,扩大成三元结构的形式。把天地二元属性研究扩大到天、地、人三元的属性函数形式。足以展示了中国古代对属性数学研究的深刻性,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很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发现了二元属性函数阴阳八卦的量值后继变化形式。但是,这种结构形式的表达形式,没有被流传下来。
没有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愚民政策,是天下只能存在天子文化的腐朽愚昧统治。伏羲大帝画了八卦,就废了河图、洛书的属性数学研究。周王画了周易,就废了连山、归藏。古天文、古历法、古算经的垒石结绳之法、九宫遁甲之术、太极混元之理、三才通变之学……。其中能被易学其所纳的,成为了易学一部分,不能被其所纳与认可的,自然被废弃。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只有通过天子的嘴与笔,才能流传后世,天子不认可的东西,天子不喜欢的东西,都成为无法流传下来内容。甚至天子没有学懂的知识,天子偏激理解的文化,也会变成文化的主流流传于世。周朝八百年,天下唯独剩下了易经。能与易经挂上钩、贴上边的,就是易学,不能与易经贴上边或掛不上钩的,只有一个命运,就是失传。
春秋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难得契机,但是,太短暂了,就以焚书坑儒划上了句号。能留下来的,就是为易注释的文化。秦之后的两千年,帝王更替,却再没有伏羲与周公出,中国的帝王文化就没有理论的更新。其实,伏羲也罢,周公也罢,他们的理论,只是帝王对当时繁荣兴盛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归纳总结式的认可,只是天子对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广阔范畴,限定性的一种宣布。人们必需在他们的限定范围内进行学习与应用。易注限定之外的知识,则自然会导致失传。这就是易经中许多名称只有其名而无其形,有其名之标,而没有其理论之本的根本原因。
西学东渐后,中国人仍然在依据信仰帝王文化的习惯与方式在学习西方科学。却没有从西方科学近代宽松发展环境中迅速崛起的根源中吸取经验。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走,不敢超越西方基础理论结构的束缚一步。这就是现代数学史上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名字,叫中国名字的人为什么只有在国外才能取得科学成果的原因。
西方数学没有属性数学研究,所以,一体三态问题,一体三变问题,无法用数学的方法作出表述。所以,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一体问题,只能创建物理学科进行研究。爆炸、燃烧、腐蚀问题只能分立化学专业进行研究。也正是这一科学上的分立,把数字的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的研究也分离了出去。数学变成了纯粹量值的表达形式。数学走向了量值绝对精确化研究的歧途。
一道数字属性研究方面的普普通通题目哥德巴赫猜想,困惑了人类几个世纪。中国人依据自己的文化,本土的理论不但证明了它的成立,而且扩展到另外两个类似问题的结论。在中国奔走了几年,竟没有一个中国数学家能认知它。自然方程在网络上公布了十几年,也没有人重视它的存在。原因非常简单,是它不符合国际通用的IP解法。外国人发明的IP解法根本解不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却非要人遵着它的规则去作。一个专家自己这样作,也就罢了,所以,专家解不开哥德巴赫猜想,但是,专家权威们非要用解不开哥德巴赫猜想的标准方法去要求别人,束缚别人,无疑反映了专家与权威们对中国自己的文化已经极端的不自信。
只有在外国人发现混沌问题后,外国人感觉与中国古文化中的阴阳八卦理论有些雷同的时候,中国人才又想起来了古文化。只有在西方人要把疾病医学,走向健康医学的时候,发现了中国的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治未病与健康医学很相似,中国人才想起了中医学,才提出了中西医壁垒的新概念。中国的帝王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许多年了,但是这种信奉天子文化的陈规陋习却仍然有人在信奉。
中国人什么时候能从帝王文化的阴影中走出来?把中华民族的聪颖智慧无拘无束的释放出来,为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兴盛繁荣再谱写出新的篇章。
第三节:三体函数的整体概念与六十甲子
三体函数的属性结构与量值结构都是建立在数据元素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基础上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它们都具有结构相同的共性。
在量值数学范畴中,数据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称为结构。有四类基本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网状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全称为非线性结构。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种类型外,别无其它关系。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图形(网络)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在图形(网络)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在属性数学范畴中,属性数据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也称为结构。也有四类基本结构关系,我们称为属性函数的四象。并依据属性四分法,建立了元素结构之间的一对一属性变化关系。因为量值数学范畴中的集合理论与属性数学中的属性集合元素结构相同。所以我们使用了量值数学中的集合理论,作为属性函数的结构基础。并用连续后继的线性集体,用矩阵形式表达了它的结构过程。以体的具体存在形式,表达了属性函数的整体概念。所以,我们可以通俗的说,属性的整体概念是通过属性矩阵具体展示出来的。每一个具体的属性结构体,都对应一个反映它的属性特征的矩阵存在。
显而易见,集合理论与矩阵理论就是量值数学与属性数学的最基础沟通点。但是,属性集合论与量值集合论;属性矩阵论与量值矩阵论的结构形式又存在各自的相同与不同。这也正是量值方程与属性方程的相同与不同。其具体内容,我们会在自然方程中讲到,这里就不说了。
属性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存在一个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存在。而且同样存在: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一对无限多的树形结构过程,以及二对二、二对三、三对三、二对四、三对四、四对四、……、无限多对无限多的网络结构过程。而且这个结构过程的起始,就是二元阴阳函数。并由此产生的三体函数的整体概念产生的连续后继结构形式。前面有关二对二、二对三的属性结构过程,我们已经通过鸡兔同笼问题讲完了,现在我们接着分析三对三的三体函数问题。
三体问题,一个整体中的三个具体。我们可以依据数据元素在具体中的属性存在特征,把它们划分成三类,分别称为:元素稳定存在体、元素忽隐忽现体、元素生逝不复体;也可以依据整体运动的状态分别称为:旋转体、翻转体、更替体。也就是说,在一个整体内,元素的属性变化与整体运动的状态存在唯一对应的结构关系:
元素稳定存在体→旋转体;
元素忽稳忽现体→翻转体;
元素生逝不复体→更替体。
显而易见,整体变化属性与整体运动属性的唯一对应性产生的三体问题,是一个二对三的属性问题。那么,三体的对应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呢?
同样是一个运动属性与变化属性构成的两个阴阳结构问题。我们用运动结构的形式作出如下关系表达:
三体同时旋转:A旋转、B旋转、C旋转;
三体同时翻转:A翻转、B翻转、C翻转;
三体同时更替:A更替、B更替、C更替;
三体不同时进行一种运动形式时:
A旋转、B翻转、C翻转;
A旋转、B更替、C更替;
A旋转、B翻转、C更替;
A旋转、B更替、C翻转;
……
显而易见,这种运动属性结构形式只有十五种。同理可以说明,变化属性的结构形式也是十五种。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整体内的阴阳变化结构数值是30。那么,两个属性整体的结构数值就自然为60了。所以,三体结构的阴阳变化结构数值可以确定为60一个轮回。中国的六十甲子属性概念的产生,就来自属性数学的三体函数结构原理与阴阳对立法则。
只是周公在作易的时候,无法对这些理论作出表述,所以天下唯有易存在的中国天子文化,就不能允许黄道历法与甲子轮回理论的存在,失传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四节:三体函数与九宫学说
前一节我们讲的是二元属性函数三体构成的属性函数性质。下面我们再讲一下,三元属性函数。
三元属性函数,是三个二元属性函数构成的一个函数整体。所以,在每两个元素之间,都会产生一个二元属性函数三体。也就是说,三元属性函数一共有九个函数结构体产生。这九个函数体是三个二元属性函数三体问题。是一个标准三对三的属性数学结构形式。中国古代称之谓九宫学说。
在这种属性结构中,运动属性与变化属性出现了复杂的结构形式。线性维结构的形式有28种,面网络结构形式有36种,体散在随机结构有84种。而且出现了与量值结构对应的平衡运动、等向变化的轮回结构形式。比较有名的理论虽然在易经中没有阐述,但在其它民间流传的具体技术中却有很多痕迹。如天象中的二十八宿,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十进制数字中的位量轮回为9,算术中的余9验算法等。
九宫的图解是洛书,它所展示的稳定运动平衡状态与变化平衡状态,是多元属性函数运动与变化的普适规律。也就是说,阴阳和平衡状态是一个三元鼎足整体结构形式。只有在三元鼎足形成的整体中才能出现。阴阳平衡是九个函数体整体结构关系表述出的具体状态。
古代兵法中,有一个著名的阵法,叫九宫八卦阵。就是利用这种运动与变化的平衡关系,让敌人找不到进攻的薄弱环节。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也是对整体军事战略的一种全面分析后的具体应对方法。为什么这些易经之外的古代属性数学内容能通过军事内容保存下来呢?就是中国的天子愚民文化,愚民而不愚军。民愚则可以维护天子文化的一言堂。而军队则是保卫天子一言堂的武装力量,需要有战斗力与计谋。军队愚蠢了就战胜不了敌人。所以,天子文化可以容忍军队掌握易经之外的先进方法,以保障战胜敌人,维护天子的统治。所以,九宫学说在军队中的具体应用,就被允许流传了下来。
受中国天子文化的影响,还有中医学。从中医的基础理论结构来看,五行学说显而易见是一个五元属性函数结构形式展示出来的规律。也就是说,中医诞生的年代可能在历法诞生的同期或稍后。而伏羲与周公却把五行属性分列在八卦之中,非要把循环生克关系表达成非线性的卦爻形式,也就是说,易经无法表达中医学的完整整体概念。后来,不得不假借黄帝问素女的方式,另行作出一番注释。与中国近代发生的:所有科学理论必需符合毛泽东思想原则的顺应关系一样,谁谈到了合二而一,就是思想反动的模式相同。黄帝内经,也是天子文化留下的一个后遗症。所以,它不仅仅失去了五元属性函数的规律结构性,涉及到三元属性函数的规律结构性也很少,只是用阴阳在说事,却无法表达阴阳再分的结构关系。尤其是对经络学说的注解,只剩下了阳明、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的线性认知,却无法用属性网络结构原理来说明其道理。把中医的许多基础理论内涵架空得似乎变成了是外星人来地球发明的理论一样。从而使中医更加神秘化。
所以,在讲三元属性函数时,就不如讲二元属性函数那么容易,可以较自由的与中国古代哲学或者八卦、易经挂钩。只要是学过易经与古哲学的人都能对照理解。而讲三元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三元属性函数的内容在中国古天子经、传文化中已经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显而易见,挖掘中国古老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不能局限在为中国的帝王科学注释与翻译上,要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开拓。要注重基础数学理论的开发与创新。中国是属性数学与属性科学诞生的故乡,但是,除了帝王伏羲画的八卦与帝王周公画的六十四卦与所注的系辞,哪有平民百姓的智慧流传于世?相反,我们再看看西方数学的发展史,又集聚了多少普普通通人的智慧与才华?所以,它兴起几百年,就发展到现在相对完备的程度。而中国的属性科学诞生了几千年,却只剩下了两个帝王的天子文化。是应该骄傲?还是悲哀?杨振宁在北京高峰论坛上说,中国没有数学归纳法。是说到了问题的点子上,但是,根本的原因并不是一个数学归纳法的问题,而是中国为什么没有数学家的问题上。中国人没有数学家,自然就没有属于中国的数学。没有中国的数学,哪里能产生中国的数学归纳法?
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的数学除了珠算之外,算术就逐步退出了计算的舞台。计算机诞生普及后,珠算也被更新换代。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属性数学可以说荡然无存了。中国的数学领域完全被西学专家与权威们把持着,变成了量值系统的研究机构。但是,却没有人能挤身于量值经典数学发展史的典册。非但如此,也没有一个伯乐能让一个普通老百姓数学家走进数学发展史的典册。难道中国人天生就是数学界开拓的蠢材?还是两千年只因为没有出现过研究数学见长的皇上?如何认知中国属性数学的发展史,如何认知中国传统的天子一言文化。
希望中国人能走近属性数学,希望中国人能走近自然方程。希望中国人都来研究属性数学,希望中国人都来研究自然方程。中国的属性数学挤身于人类数学曲册的日子就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