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与两岸论坛的新契机


南方都市报评论

在可见的未来,民、共两党暂时还无法就重大问题取得共识,如能先在这个平台相互熟悉并表述异见,或许更有利于两岸和台湾的未来。

  7月12日在长沙闭幕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民进党人的出现,显然是论坛的最大亮点。前立委许荣淑、前农委会主委范振宗备受瞩目地坐在贵宾席第一排。此次来参加两岸论坛的民进党人共计十人,系由国台办新近成立的政党局出面邀请。许、范二人来大陆参会并不顺利,民进党发言人甚至声称不排除开除二人党籍。

  此次两岸论坛并未如前几届那样简称“国共论坛”,马英九此前在接见代表团之时,特意强调并非“国共论坛”,大陆的报道也不提“国共论坛”,两岸两党均心照不宣,可见两党有意打算让两岸论坛容纳新内容——使之成为日后两岸各个党派共同的协商平台。民进党人的出席,使这种构想有了小小的可能。

  不过许荣淑、范振宗并非是民进党的大人物。许虽是创党成员,但卸任后实力大减,范做马英九的国策顾问,与民进党也貌合神离,故而他们只能算是民进党的边缘人物。但即便如此,民进党仍是不能允许他们访问大陆。民进党青年部主任赵天麟说,“国共论坛正名为两岸论坛是换汤不换药的作法,中国刻意营造在一个国家内各党派的聚会,将台湾置于一个中国之下,这是司马昭之心。”

 这种表态可以体现出民进党背对大陆的鸵鸟政策。在两岸交往已经如此密集的今天,不与共产党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民进党的亲密朋友张荣发、许文龙早就意识到两岸的未来的交流趋势,这是由台湾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无法更改。其后林浊水、苏贞昌、吕秀莲诸位大佬也提出要跟大陆接触,但深绿人士却一直坚持不接触的方针,党内也无法取得共识。

  这就出现了民进党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一方面频频在两岸问题上发言,希望国民党在尊重自己意见,另一方面又希望不跟中共接触,巴不得离中共越远越好。在两岸密集来往的今天,民进党动辄就要表态、要反对,却从不试图让中共听到自己的话。民进党反对中共只敢在岛内反对,那跟之前就没有区别。

  此外,马英九决定参选党主席之后,曾表态说未来两年马胡会不大可能,这也传达出了另一个信息,即未来两岸论坛他不会亲自参加。两岸论坛这个管道,一来他并不熟悉,这是国民党的禁脔。二来,民进党一直在抨击两岸论坛是国共两个执政党的把戏,伤害民主程序,那么马英九就需要淡化这种色彩,尽量弱化其作用,或者就让两岸论坛变得开放。

  在吴伯雄离任党主席以后,任何一个接受马英九委托的副主席前来两岸论坛,都不会再受到连战或者吴伯雄那样的高规格礼遇,也不会出现连胡会或胡吴会那样的高峰对谈,那么两岸论坛在两岸协商中的作用势必要减弱。而北京也看到了马英九的表态,为避免这个平台被弱化,所以要给两岸论坛增加新的内容,以便维系并提升这来之不易的交流平台。

  那么,邀请民进党参加两岸论坛,便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最有效最直接的不二之选。国共论坛变身两岸论坛,则台湾各党派、团体、基金会皆可参加,两岸可以交流的空间与内容也就骤然放大不少——尤其是中共长期表示愿与台湾在野党沟通歧见,求同存异。国台办政党局正是因循这一思维而成立。

  两岸论坛的转型,是民进党向西转头的契机,这也可算做共产党主动向民进党伸出的橄榄枝。在可见的未来,民、共两党暂时还无法就重大问题取得共识,如能先在这个平台相互熟悉并表述异见,或许更有利于两岸和台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