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管理思想(二)


《探源“管理学”》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管理思想(二)

续上篇: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与实践

(一)强化中央集权思想。秦始皇把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局大事)、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等官职。在全国建立一套中央、郡、县、亭多级组织的行政体系,郡守、县令皆由朝令任免、指挥,从而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号令一致、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网络,成为后来的2000余年,及至当今社会组织形式的定制。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和执行政令,在商鞅原拟的法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整理出了一部更为严峻的法典。

(二)建立统一法度。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具有了统一的标准。秦政府规定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另外,统一规定“驰道”和马车的宽度,整治河渠,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直至今天,可以说尚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