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昆明市加强舆论监督出硬招叫好!


    昆明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7月9日召开。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苹要求,对新闻媒体曝光的监督事项,相关单位应在10天内反馈办理结果,否则将按规定给予问责。(2009年7月11日《京华时报》) 

    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就必须始终将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并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特别是媒体舆论的监督,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 

    但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少数领导干部根本不怕监督,也不怕媒体曝光。个别官员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因此常常很张狂,即便有媒体曝光,也很不在乎。这不,这儿便有一例。 

    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党政办主任雷清平利用上班时间为朋友办生日宴,此事引来当地不少群众的质疑。当事人对记者称:不管记者是在报上、网上、中央媒体乃至于《人民日报》上“曝光”也好,他作为国家公务员,最多也就是给个处分,不可能开除公职。(2009年3月28日新华网) 

    如此嚣张的态度,不能不让人慨叹这位小芝麻官的厚黑之深,但其洋洋自得并依仗的“不怕”底气———“作为国家公务员,最多也就是给个处分,不可能开除公职”———“不怕曝光”,可谓击中了公务员问责乏力的软肋。 

    当然,有这如此傲慢、嚣张“底气”的,远非雷主任一人。他们对媒体监督的漠视,令人胆战心寒。 

    因此,昆明市加强舆论监督出硬招,强调相关单位被媒体曝光十日不反馈要问责,可谓击中了某些单位和官员嚣张的“七寸”要害,有利于增强相关单位和官员履行好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的整治环境。 

    新闻媒体是党领导下的舆论宣传机构,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单位、干部、官员,是否真心实意地支持媒体的工作,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正确对待媒体的舆论监督。 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敢于面对媒体,敢于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借助媒体加强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与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做事规范、行政规范,我们就应该敢于面对任何媒体的采访和调查!新闻自由、舆论监督自由,这是任何人也剥夺不了权利。一些官员之所以怕媒体采访和调查,只能说明其心虚,有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藏着掖着终究不是个办法。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监督。 

    当然,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媒体记者采访政府部门,我们有什么就说什么,做得不好就说不好,要敢于承认错误。切不可记者来采访基本不见,见了也不好好介绍情况。一些有偏差或谬误新闻的产生,与这些部门的“失语”有重要联系。政府部门面对媒体敢于认错,也才能在媒体的监督下,勇于改正错误,从而更好地提升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曾说过,“新闻媒体就是我们的‘保健医生’,媒体的舆论监督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我们解决问题。”仇和说,昆明市“坚决支持新闻媒体对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现象予以揭露;对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予以抨击;对党政机关和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予以曝光。”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将及时上报各主要媒体对昆明市做的批评性报道和读者对公开信息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新闻媒体披露的问题认真对待,迅速组织专人深入调查核实,不回避,不护短,不掩盖,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和整改。这种不回避、不护短、不掩盖的态度,正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官员应该有的正确的姿态。 

    敢于面对媒体,更要善于面对媒体。对于媒体曝光后的矛盾和问题,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办理、妥善处理,并将办理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及时反馈,否则就是失责,就要按规定给予问责。 

    当然,问责,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的,必须动真碰硬,要刮骨疗伤,而不能隔靴搔痒。如何从严执行罚则,深化并完善、趋严公务员问责、退出机制,让“开除公职”、“引咎辞职”等成为公务员“怕曝光”的问责利器,从而重塑公务员职责道义和作为质量,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关新闻: 

    昆明:相关单位被媒体曝光十日不反馈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