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助长了金融泡沫,却没有提升实体经济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需求锐减,国内需求疲软,企业效益骤减,投资大幅度萎缩。原本紧缩的货币和财政立刻转变为扩张型政策。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经济困境,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概括起来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中央四万亿贷款为代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型企业基建项目。同时下调整各种税率,比如出口退税大幅度增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平均5%,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提升到13%左右。以期通过刺激总需求,刺激中国经济尽快复苏。

   其次是执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方面连续降低基准利率;另外一方面加大了货币投放力度。并且于2009年6月重启了IPO.

   再次,放松了投资管制。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央政府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积累,加大了房地产投资的自有资金比例,提高了购房贷款比例。金融危机法发生以后,政府采取了一揽子为房地产松绑的政策。

   一系列政策执行的结果是,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同比和环比都保持了下降的态势,主要的工业行业依然在地位徘徊,以石化行业为例,企业开工率依旧不见好转、产品价格依旧不见回升。但是在2009年的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却急剧发展。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上证综合指数上涨了接近1000点,北京等地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接近20%。

   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经济,究竟是需求不足还是产能过剩?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究竟是结构调整还是技术升级。这实际上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从中国经济的调整来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还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高薪技术发展不足。从企业结构来看,中国经济是小企业的活力不够,垄断企业的力量过于强大。

  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现有的体制下,收益的主要还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刺激作用不足。

   另外,从行业调整的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本来就已经价格虚高、泡沫严重,宏观调控的结果,使得更多资金流入(有人做过统计,新增银行信贷的很大相当比例都流入了房市和股市)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使得资产价格虚高,反而加大了投资成本,经济复苏之路势必更加遥远。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社会分配严重不公,低收入阶层缺乏消费能力。过高的房价甚至消灭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使得社会消费大受影响。

   一个国家,实体经济持续低迷,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泡沫却愈演愈烈,的确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景象。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