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类似的专制思想


 

 

何其类似的专制思想

 

2008-9-13稿,2009-6-9初次发表)

 

先要公开一份从电子邮箱匿名发给我的信件。该信件表面看似谦抑,实则是发给我的专横的判决件。本打算当时就写一篇回应文章,回头一想,那又何必。但却有公布的必要,只需略略评点一下。来件如下:

 

先生,

很抱歉打扰你的时间,不过有些话还是告诉你比较好。请不要在经济学家上发表人身攻击的文章。不要对你看不懂的事情发表言论,看过你所有的文章之后,我们一致认为你缺少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和金融学知识,请注意你以后的言论,多学习,看看那些较为纯粹的经济学家是怎么做人做事的。

谢谢!

期待你的进步!

2008-08-19 09:31:45

 

这封来件所标主题是“应当知道”。由此可见,直接是针对着我的文章:《法律上“应当知道”例谈》,起因是该文对张五常的美国官司的分析。我在文中引用的是媒体早就公布的信息,是否属于“人身攻击”,文章具在,读者自会有自己的看法。说到人身攻击,我至今不解,张五常的下列言论“严格的说,马克思理论不是过时,而是从未对过”“马克思是最蠢的”“马克思已经奄奄一息”,究竟是学术评论还是名誉诋毁?抑或是“权威”判决?

当人们早已对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学术上的管制型体制深恶痛绝,当今中国,学术上的坦诚讨论与宽容也已形成共识并正在实践的时候,以较为纯粹的经济学家”或者其门人自命的人们,对于学术问题,居然仍以若干人的一致看法为裁决的根据:“看过你所有的文章之后,我们一致认为你缺少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和金融学知识”。这实在既可笑又可悲。

其实,这些欣欣然以较为纯粹的经济学家”门人自命者,其中的绝大多数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只懂得一点皮毛而已。——正是这样的人,却自认为有能力作经济学理论的评判者,并且是“我们一致认为”。这和四五十年前某些以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自居,实则对马克思的理论仅了解皮毛,却随时随地作学术评判和政治评判的那些人,有什么重要区别呢?

但是就现实世界而言,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当社会主义正处于低潮甚至走霉运的时候,以往严酷时期里少数人曾极有勇气地加以揭露的思想、学术等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是会被现在的另一些人重新检起来作为武器的。此种现象决非只发生在某种特定类型的国家,也决非只发生在某一派人身上。

就如在一切科学家——包括马克思这样的社会科学家的思想和学术遗产面前,后人都是平等的研究者,所谓较为纯粹的经济学家”,怎能成为禁锢后人的新的思维牢笼?义无反顾地抛弃了以往的极左说教,绝不是为了奴颜婢膝地拜倒在同样排斥异己的新的神化者面前。

不过,这样的匿名威吓,也可以算是另一种类型的鞭策吧!

 

我从20063月开始在网上发表文章以来,一些网友给以评论、鼓励。这些真诚的话语,倍感欣慰,无论看法是否相同,对我都是非常宝贵的鞭策。对其中的有些评论,已经以其他方式作了交流,所以摘录除此之外的部分评论于下面。

我已在一篇小引中说到,当年鲁迅与瞿秋白交往时,曾引用了古人的对联,以示双方相知之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但依我看,这是很高的期望,实际是极难的。如果能有几个一时之知己,那也是不错的。而廉价的纷纷叫好,倒也不能称为知己的。

我很明白,称赞我的文章的人决不能说多,但真心流露之言格外珍贵,何况几乎都是与被评论者并无交情之时,至少可以称得上是一时之知己了。

 

孔孟曾颜对《鲁迅与胡适》的评论:

有深度!对于鲁迅先生是深入骨髓的思想者完全赞同!

2007-03-15 12:48:11

 

吴绍强对《价值论文辨析》的评论:

非常有价值研究的一篇学术文章!

2007-05-20 00:00

 

孔孟曾颜对《我看林彪》的评论:

成王败寇!

---------历史是用赤裸裸的事实铸就的,不是粉红色的笔调所能改变的,这就是我眼里的信史-------先生,可惜现在共产党的历史书中连林彪一点儿的功绩也不提!对林的功绩,那句话也可改做:历史是用赤裸裸的事实铸就的,不是蓄意的黑色的笔调所能改变的!

纵览全文,先生看事物,总有旁人所不及之处。晚生钦佩!2007-05-22 13:17:02

 

上海赵华对《菩萨与盗贼》的评论:

分析到位,短小精悍!

2007-06-10 13:52:02

 

上海赵华对《我看林彪》的评论:

论政治手段,论打仗,林彪还是不得不服老师啊。

2007-06-10 13:54:12

 

上海赵华对《鲁迅与胡适》的评论:

可惜胡适晚年在《水经注》上浪费了生命。

鲁迅的深刻,真正理解者当然不会多。

2007-06-10 13:57:58

 

上海赵华对《想起当年的让步政策论争》的评论:

文笔老道,观点严谨,深得文章三昧。

看到一个材料,每次改朝换代,中国人口要减少50%95%,这就是新皇帝面对的现实。

2007-06-10 14:54:27

 

流浪闻英对《日本人眼里的中日现代史》的评论:

写的真好,因为痛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所以一直跳过,但书到用时方恨少,受教了,谢谢。

2007-06-23 10:59:30

 

流浪闻英对《读者眼光看翻译》的评论:

同意,中文底子差外文再好也无济于事

2007-06-23 11:14:29

 

流浪闻英对《资本利率的内在限制》的评论:

能把令人头发昏的问题说大如此头头是道,敬佩了。

2007-07-02 16:13:42

 

流浪闻英对《香港文化沙漠》的评论:

香港是否文化的沙漠暂且不说,中国再继续学者象企业家,企业家象教授的话肯定要沙漠化。

2007-07-09 20:38:50

 

流浪闻英对《还需要信仰吗?》的评论:

有理有节

2007-09-03 11:45:26

 

中华东人对《还需要信仰吗?》的评论:

好文章啊,深刻!!!

2007-12-31 00:30:44

 

圣人的距离对《极端面孔的观念因素》的评论:

您真是明白人啊!

2008-01-06 16:18:58

 

魏伯河问一问,自己能够做什么?的评论:

的确应该这样反躬自问。

2008-1-6 19:31:51

 

沙洲冷对《由台湾民众对历任领导人贡献度的评价想到的》的评论:

沙洲冷认识你很高兴,我非常喜欢你的文字,婉约秀丽,堪比易安,希望我们常联系。

2008-01-08 22:44:12

 

痴山的评论:

来了,看了,朋友的博客平凡质朴中透出睿智,且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对大家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看法,比如对做学问的态度,比如对信仰问题,我认为都是比较客观的,谢谢你的支持!!

2008-01-28 09:14:44

 

飙空天狗对《韦君宜思痛录的可贵之处》的评论:

在这个普遍缺乏忏悔、因此也就严重短缺真正理性思维的民族,君宜的《思痛录》与巴金的《忏悔录》,确实是难得的姊妹篇!
挽救真实的历史,就要尊重这些老人们的声音。

2008-01-31 22:13:22

 

访客对《菩萨与盗贼》的评论:

有理!!!!!!妙!!!!!

2008-2-13 10:39

 

魏伯河对《韦君宜<思痛录>的可贵之处的评论

这样的反思太可贵了,可惜做得还很不够。

2008-2-19 12:17:18

 

品茗听雨对《如经营私有企业一样经营公有企业》的评论:

惊叹朋友你在文字上的造诣,你的文字给人一种空灵,幽雅的感觉,我很喜欢,很荣幸认识你,给你送上我真诚的祝福,期待你的回访!

2008-03-11 20:36:52

 

行者对《使人感慨万千的评论》的评论:

在高呼民主与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的今天有这样有见地的文章不多,学习

2008-03-24 18:37:42

 

佛对我说 的评论:

说的好西藏问题,这个也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民主与自由的虚伪嘴脸来了,精英误国。无知且刚愎自用。

2008-04-15 20:31:58

 

金玉成对《公有企业的出路》的评论:

仅以此文可以看出,作者戴英马在公有企业改革方面的思考是比较多的。作者最后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它的具体实现形式或者说具体的经济制度包括具体的经济体制,是需要具体论证的,是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创造和完善的,也是需要从正面和反面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关于公有企业具体实现形式,我有过一些理论思考,主要文章是《探索国有企业委托代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思路》,网络上搜一下就可以方便地找到,欢迎交流!

2008-4-16 11:05:58

 

新浪网友对《工会设立企业巡视员的建议》的评论:

文章精辟入理,我们要问1949年以后的所谓工会到底在为谁服务。

2008-04-20 13:00:00

 

访客的评论:

虽然交情不深,但戴英马先生是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从戴英马先生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位认真钻研,用心生活的人。我喜欢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的人。希望戴英马先生能够忍耐做学问的清苦、难得知己的困苦,也希望戴英马先生能够早日找到三两知己,四五好友,友不在多,唯精诚则也!祝您健康常乐!

2008-7-4 9:36:13

 

宋兴波在价值中国网上的评价:

戴英马先生是一位认真做学问、耐得住清苦的学者。他对经济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并且另辟蹊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先生很有责任感,他写的每篇文章都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下笔,写出的观点也不是毛躁之论,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20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