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即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改变贵州区域发展条件、推进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紧密联系、构建贵州区域发展大格局和出海新通道的新世纪宏伟工程。“两高”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以后,必将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准确认识和把握“两高”建设给贵州带来的重大机遇,及早采取有效科学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两高”建设给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
第一,交通等主要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变,将促使贵州从经济发展的边沿逐渐融入经济发展的主流。
深处中国西部“三不沿”(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贵州省,在人员、物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一直逐步呈现着被边缘化的状况。“两高”建设,不仅缩短了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还将吸引西部内陆地区的重庆、成都和昆明等西南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大大提升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正如四川主动提出建设川黔高速铁路并明确指出,“谁连接贵阳,谁就连接珠三角”,贵州省将因为“两高”建设重新确立其在西南地区城市中心的地位,提升全省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促使贵州从经济发展的边沿逐渐融入经济发展的主流。
第二,在区域分工格局中,将寻求到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看,对贵州影响较大的国家级经济区域主要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渝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贵州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是大通道、在成渝经济区中是咽喉、在北部湾经济区中是核心增长极、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是扩散连接点。
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势有利于扩大贵州的市场范围,使贵州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吸纳东盟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入,推动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此外,贵州是越南、缅甸、泰国等东盟各国物资向我国内陆流通的重要通道,目前,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中国路段全线贯通,从昆明到中老边境仅需10个小时,从昆明到曼谷的行程也从40多个小时缩短到20个小时左右。在“两高”建设的带动下,可以更好的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使贵州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物流枢纽。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体。这一经济区域对贵州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作用。四川、重庆和云南已经看到了“两高”建设对其自身的延伸效应,贵州作为“两高”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不仅可以超前规划好“贵阳—水口”沿线的贵阳、龙里、惠水、贵定、都匀、凯里和黎平等市、县的经济蓝图,还可以进一步把握住今后在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根本性地改变与重庆、四川、广西、云南在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等领域的纵深合作,拉动遵义、铜仁、安顺、六盘水、兴义和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全省经济的全面繁荣。
“两高”建设更是使贵州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联系紧密起来。泛珠三角经济区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带,贵州省在该经济区中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今后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把贵州建成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开发贵州与其他省份的跨地区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在生态农业方面,把贵州建成南方重要绿色食品的后花园,打造“菜篮子”工程。
第三,经济发展条件的明显改变,将为解决贵州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问题找到新的出路。
截至2007年年底贵州省统计年鉴数据,全省年末总人口3955.30万,其中乡村人口为2869.17万,占总人口比例为72.54%。而乡村人口中年末就业人员(包括外出人员)为2235.00万,这其中尚有634.17万农村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和安置。
“两高”建成之后,贵州“两高”沿线经济势必得到明显改变,富裕劳动力通过寻求机会自己创业解决一批,原有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安置一批,各地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企业转移一批。另外,根据规划,在“贵阳—水口”沿线新建一座50万人口的城市,这样,全省农村富裕劳动力难题将得到较好解决。
二、抓住“两高”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的对策思考
首先,实现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先实现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贵州能否充分发挥“两高”作用,实现与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区的联动,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转变思想观念,要着力提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高”建设给贵州带来的机遇,需要树立超前意识,做好超前规划,并适当地超前建设。
其次,根据“两高”建设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重新审视贵州的发展战略。
关于对“生态立省”战略的审视。围绕“两高”建设,石宗源书记重新定位了“环境立省”战略并置于首要位置,明确提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积极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提升全省的环境竞争力,为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国际化大产业集群做好充分准备。另外,营造宜居环境,有助于打造生态休闲避暑“旅游胜地”和“休憩花园”。
关于对“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审视。“两高”快速通道建设,不仅从交通上解决了贵州由山区走向珠三角地区的通道问题,而且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寻求了一条可以依托科技、人才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届时,贵州将可以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科技和教育谋求多方位合作,利用发达地区科技研发平台、大专院校和人才资源,营造“人才回流”新环境,引进各类人才,带动贵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为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关于对“开放带动”战略的审视。“创新发展”战略是落后地区在较短时间内追赶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两高”建设本身就是推进贵州跨越式发展的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战略。针对“两高”建设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应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贵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发展统揽“两高”建设发展全局是贵州在这轮发展机遇中的最根本的理论指导依据。
第三,根据“两高”建设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重新配置全省资源。
关于能源、矿产资源的配置。珠三角集聚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等9座城市,除江门和肇庆外,其他均跻身于《中国2007城市综合竞争力》前20强,强大的城市密集群和经济核心区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制药及生物工程、钢铁、纺织服装及食品、现代物流及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现代产业集群和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加工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加工厂”。“两高”建设将从根本上发挥出贵州在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和转化步伐,直接根据珠三角地区发展所需提供能源、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化工以及生物、食品等重要原材料。
关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地方性大学始终需要立志于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并输送社会所需人才,将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广西大学根据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实际,立即作出响应,加大了其专业结构调整,创建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所急需的新专业(比如海洋科学与技术、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项目管理等等)。围绕“两高”,贵州省内重点高校也应及时加强学科与专业的结构调整和建设力度,大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人才、物流管理类人才、城市规划类人才、工程管理类人才等等。
第四,根据“两高”建设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重新梳理和建设全省的主导产业。
围绕“两高”建设,在产业布局上,既要改造和升级优势传统产业,也要培育和发展新兴支柱产业。
做亮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以民族制药与特色食品加工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企业(比如同济堂、益佰制药)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食品加工企业(比如老干妈),做亮特色优势产业。
做大新兴优势产业。贵州新兴优势产业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工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对于能源和原材料需求逐步增大。强劲的市场需求给贵州新兴优势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要继续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力、铝及铝加工、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做大全省新兴优势产业。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烟草加工业和酿酒工业是贵州的传统支柱产业,要进一步巩固烟酒在国民经济中的传统支柱地位,坚持走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以黄果树烟草集团和茅台集团为龙头,整合资源,做强全省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贵广快速通道打通之后,贵州交通运输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不仅可以直通珠三角,更可以承接大西南,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最先得到发展并迅速崛起的产业。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物流平台和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物流方式,发挥贵州在“两高”建成之后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作用,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企业。
促进现代休闲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两高”建成后,连接广州4小时左右的快速铁路和约8小时的高速公路将大大提高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到贵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再加上“避暑之都”的美誉、“多彩贵州”的魅力以及众多旅游热点城市,休闲旅游业将是“两高”建设最先受辐射影响的产业之一。
把贵州融入珠三角区发展和推进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并不是等珠三角地区来帮助贵州发展,而是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区域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两高”的建设只是给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更重要的是要考验贵州人的观念和抢抓机遇的能力。
作者:张晓阳 谢昌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