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视点】中国宏观调控重点转移带来的投资思考


【邦尼视点】中国宏观调控重点转移带来的投资思考
    随着6月中旬国家环保部门开出的两张罚单,在罚单中,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华电(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以及整个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评。 而在此前长达7个月的投资风潮中,环保部一直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打破表示,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中,开始由第一轮的刺激投资转向了第二轮的结构调整。这一转向,不仅是对此前七个月上演的投资风潮的"纠偏",以避免十年前的投资覆辙清除隐患;更是中央试图将经济走势拉回到此轮保增长的调控初衷上来。
    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趋势判断,对于我们未来的投资注定带来麻烦,从环保部能够挑战电力、钢铁的违规项目,可以让我们看到国家管理层已经从积极的投资拉动经济,已经专向结构性调整,也就是不再单纯地依靠这种和哪种投资,而更注重投资的结构性,因为不把这种财政投资,投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领域,那么这种经济回暖和见底是不可靠的,这对我们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依据,尤其是大资金的布局更为关键。
    而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尤其是钢铁行业,在跟世界铁矿石供应国的谈判中,最近几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就是因为国内钢铁企业众多,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钢铁企业,地方政府都希望保住这些对地方贡献较大JDP的项目和企业,这就造成了中国钢企在谈判中失去了应够的筹码,因此,必须强制性地通过国家的产业政策来规范和引导,国内钢铁企业整合做大做强,才有可能在这种国际谈判中获得应有的话语权,当然类似的现象在各种行业都严重存在,电力行业也是如此。这恐怕也是开始触动中国最高管理层神经,在不改变这种趋势,那么我们现在的这种所谓救市或者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等于在继续浪费宝贵的财富。
    其次,从金融危机以来让我们反省的就是到底中国的经济结构模式,可以说是从危机前出口、投资、消费到危机爆发后,投资、消费、出口,在到目前最后发现必须是消费、投资、出口,这种转变也是经过残酷的市场洗礼才认识,中国这样的国家经济发展,是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不可靠的外部市场和投资市场,而是应该不断通过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让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起来,才是彻底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所有的问题,也是最终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地位的最重要努力,因为从危机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本质,尤其是通过跟美国的对比反省,包括最近对国内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开发和出口,所产生的强烈反响,更让中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同样,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到消费、投资、出口,也一定会让中国经济更快和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出来,这是中国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和需要去努力实施的一个方向,否则我们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也给我们在资本市场进行战略投资的投资者带来了一种思考,如果国家已经开始在调整这种经济结构,那么我们是否也要进行适当的对自己的战略布局进行同步修正呢?这就是我对宏观经济研究认为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投资,否则这种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也许我的这些观点未必得到你的赞同,这无关紧要,但能够引起你的思考就已经达到了我写此文得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