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石首事件基本偃旗息鼓,近两天的《人民日报》与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用罕见的语气批评了石首主政官员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的确,在经历去年的瓮安事件之后,石首官方在本次事件中的表现较瓮安当时的官员更加笨拙,让人叹息之余,也不禁替当下基层官员对现代传媒的运用能力有些担忧。
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及党政报刊、广电等主流媒体,然而进入新千年以来,网络技术与终端的普及已经在无形中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变革,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与推动了人们公民意识的觉醒。而我们许多的地方官员对网络媒体的认识却依然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比如石首官方在涂姓厨师非正常死亡两天之后,才在政府官方网站中发布一条“语焉不详“的几百字新闻,而且全文口吻无视当地群众积怨已久的现状,无视群众聚集的根源,无视老百姓的正常诉求,全然一副官本位十足的口气,把群众的知情权轻率地定性为“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起哄”,与当时已经在全国各大网站论坛、社区铺天盖地的主贴相比,这样的信息公布不权于事无加补,相反进一步刺激了百姓的情绪,使百姓与政府进一步对立。因此,要想在突发事件中掌握主动,第一时间掌握真相传播的主动权非常之关键,而这关键中的关键就涉及到对现代传媒认识与运用能力。
媒体是社会的传声筒,甚至是播种机与宣传队。现代传媒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之外,现在的以论坛、社区、博客、播客、手机视频、手机短信、户外视频、QQ群等等为主体的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远比传统媒体传播力量大出数倍的媒体形式。这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网络新媒体具有极速快捷、超强互动、人人可为主体的特点,是一种真正民间的、“民主”的传播渠道。近日伊朗因总统选举不公而引发的暴乱事件,网络新媒体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西方世界在伊朗采取非常强有力的措施之后依然能通过网络去影响、鼓动伊朗总统选举中的反对派上街示威,足见网络的威力。
要用好现代传媒为维稳服务,首先就要做到真正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媒体在现代社会传播中的地位及其规律。特别是从思想上提高网络媒体的位置,重视官方网络渠道的建设等,具体有三点可供借鉴:
第一,牢牢抓住信息源的处理。在信息传播中,谁最能逼近新闻信息的源头,谁就最有发言权,因此,官方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必须采取最得力有效的措施迅速掌握事件的起源,并尽可能地调查真相,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事实的鉴定必须有第三方的声音,确保客观真实。
第二,真相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传播。地方政府要摆脱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管理思维,充分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尊重百姓对合法权利的申张,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通告、公告、会议等形式向公布发布信息,回答公众的质疑,从而掌握主动;
第三,要学会采取全媒体传播。政府要根据当前传媒形态非常丰富的特点,发布信息必须打媒体组合拳,要学会同时利用报刊、广电、新媒体等不同的信息发布渠道公布事实真相;
第四,对网民的质疑宜疏不宜堵。事实证明,依靠权力部门对网络上的质疑与反对采取删、堵、关的方法只会使事件进一步升级,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更大的质疑。谣言止于真相,只有以真相来平息网络的质疑与情绪才能收到实质的效果。
第五,要主动设置议程。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根据事情的发展,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将群众的情绪向理性、客观、平和的角度引导,转移群众的观望、围观、起哄心态。
第六,要重视媒体在政府与公众中的桥梁作用。正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学会让媒体成为抚平群众情绪,反应群众呼声,监督政府缺位的良好通道。
当然,每一次群体事件其实并不是孤立的事件,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定,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快基层民主改革进程,充分尊重基层群体的利益诉求,以人为本。
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及党政报刊、广电等主流媒体,然而进入新千年以来,网络技术与终端的普及已经在无形中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变革,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与推动了人们公民意识的觉醒。而我们许多的地方官员对网络媒体的认识却依然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比如石首官方在涂姓厨师非正常死亡两天之后,才在政府官方网站中发布一条“语焉不详“的几百字新闻,而且全文口吻无视当地群众积怨已久的现状,无视群众聚集的根源,无视老百姓的正常诉求,全然一副官本位十足的口气,把群众的知情权轻率地定性为“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起哄”,与当时已经在全国各大网站论坛、社区铺天盖地的主贴相比,这样的信息公布不权于事无加补,相反进一步刺激了百姓的情绪,使百姓与政府进一步对立。因此,要想在突发事件中掌握主动,第一时间掌握真相传播的主动权非常之关键,而这关键中的关键就涉及到对现代传媒认识与运用能力。
媒体是社会的传声筒,甚至是播种机与宣传队。现代传媒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之外,现在的以论坛、社区、博客、播客、手机视频、手机短信、户外视频、QQ群等等为主体的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远比传统媒体传播力量大出数倍的媒体形式。这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网络新媒体具有极速快捷、超强互动、人人可为主体的特点,是一种真正民间的、“民主”的传播渠道。近日伊朗因总统选举不公而引发的暴乱事件,网络新媒体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西方世界在伊朗采取非常强有力的措施之后依然能通过网络去影响、鼓动伊朗总统选举中的反对派上街示威,足见网络的威力。
要用好现代传媒为维稳服务,首先就要做到真正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媒体在现代社会传播中的地位及其规律。特别是从思想上提高网络媒体的位置,重视官方网络渠道的建设等,具体有三点可供借鉴:
第一,牢牢抓住信息源的处理。在信息传播中,谁最能逼近新闻信息的源头,谁就最有发言权,因此,官方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必须采取最得力有效的措施迅速掌握事件的起源,并尽可能地调查真相,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事实的鉴定必须有第三方的声音,确保客观真实。
第二,真相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传播。地方政府要摆脱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管理思维,充分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尊重百姓对合法权利的申张,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通告、公告、会议等形式向公布发布信息,回答公众的质疑,从而掌握主动;
第三,要学会采取全媒体传播。政府要根据当前传媒形态非常丰富的特点,发布信息必须打媒体组合拳,要学会同时利用报刊、广电、新媒体等不同的信息发布渠道公布事实真相;
第四,对网民的质疑宜疏不宜堵。事实证明,依靠权力部门对网络上的质疑与反对采取删、堵、关的方法只会使事件进一步升级,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更大的质疑。谣言止于真相,只有以真相来平息网络的质疑与情绪才能收到实质的效果。
第五,要主动设置议程。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根据事情的发展,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将群众的情绪向理性、客观、平和的角度引导,转移群众的观望、围观、起哄心态。
第六,要重视媒体在政府与公众中的桥梁作用。正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学会让媒体成为抚平群众情绪,反应群众呼声,监督政府缺位的良好通道。
当然,每一次群体事件其实并不是孤立的事件,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定,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快基层民主改革进程,充分尊重基层群体的利益诉求,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