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必定会付出代价


    来自媒体的报道称,莱茵生物、达安基因、海亮股份、华兰生物、闽闽东、启明信息、深圳惠程等16只股票已在深交所的密切监控范围之内。打开这些个股的K线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要么是今年以来的大牛市,要么是近期的“后起之秀”。像莱茵生物去年从5.70元启动,今年最高价已达35.04元,涨幅超过5倍。早期介入者已赚得盆满钵满,面对着目前的高价位,后来者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埋单方。

    其实,类似莱茵生物的个股还不少。即使是那些披“星”戴“月”一簇,其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也超过了上证指数。而在近期,伴随着新股IPO首单与第二单纷纷被“锁定”,新股发行不仅不是利空,反而成为了“利空出尽”。6月19日,桂林三金传闻得到证实,股指上涨近1%;6月23日,万马电缆拔处IPO重启第二单,24日上证指数再次上涨,收盘时股指站上2900点上方。

    进入6月份以来,股指主要在银行类、地产类、钢铁类、黄金类股票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波凌厉的上攻。截止6月24日,银行类个股平均涨幅高达25.17%,黄金类股票为24.08%,钢铁类股票为20.78%,地产类股票为14.94%。上证指数也从上月末的2632点上涨至2922点,绝对涨幅300点,相对涨幅为11.02%,仅次于今年的3月份。显然,如此涨幅,主要是权重股与基金重仓股的“功劳”。

    事实上,从5月份开始,A股就已步入“只赚指数不赚钱”的阶段了,投资者最明显的感觉是赚钱不再像此前那么容易了。回首2007年“5·30”之前,市场同样出现类似状况,后在印花税上调的利空打击下,下半年市场进入“机构时代”,“二八现象”再次被重演。

    毫无疑问,目前的“人造牛市”,仅仅只是机构投资者的牛市而已。上述四类股票,基本上都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重仓股,当基金从最初的看空慢慢转变为做多时,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应该忘记的是,当年正是由于基金等机构在股指处于高位时的“拼命骑马”,吹大了整个市场的泡沫,并为最终的暴跌埋下了伏笔。因此,即使去年没有金融危机的产生与蔓延,A股市场的暴跌同样不可避免。

    至少在目前,基金又开始变得乐观起来了。“牛市第一阶段”、“技术指标上看,A股半只脚已踏入牛市”等字眼充斥着市场,也在吸引着风险意识淡薄的投资者。“好高骛远”是市场的一大特色。当年大牛市行情时,“黄金十年”、“八千点”、“一万点”曾经强烈地冲击着投资者的神经,结果,“牛市下半场”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没有宏观经济基本面做支撑的行情,注定不可能长久。即使上证指数此次反弹能够上涨到3000点甚至更高,最后必然会摔下来,除非经济真的出现了复苏。并且,涨得越高,摔得越重。但是从今年前几个月的相关数据看,显然差强人意。靠大规模投资与放贷的临时性功效,也不可能支撑整个经济真的好转。况且,国内经济还与全球经济的走势密切联系。如果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亦不可能一枝独秀。

    因此,投资者应该保持一份警惕的心态,时时注意风险为上策。针对目前市场的强势,以及银行类等个股的疯狂,及早落袋为安保住盈利最重要。毕竟,在市场疯狂过后,必定会有人为之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