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一早我给在成都的爸爸通了电话,祝父亲他老人家在家乡身体健康,感谢他对我和弟弟的培养。父亲告诉我弟弟也给他来了电话,他现在正在美国,正带着他的两个小孩在国外游学。而我在国外的女儿安琪和儿子安东也给我来了电话,发了邮件。在纽约上哥伦比亚大学女儿安琪这个假期正好在纽约联合国的机构实习,在读中学的儿子这个夏天去了哈佛大学参加哈佛大学举办的暑期的大学班学习。正好,我收到了一期最新的《财富生活》杂志,里面选登了一篇我给我安琪安东的信。作为一个父亲,在父亲节的机会,我希望也与很多关心下一代教育的博友分享:
女儿安琪、儿子安东:
自从有了你们,我怀揣着做父亲的喜悦,借着穿梭于香港、北京、加拿大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机会,四处走,四处看,我希望设计一条路,让你们少走一些本不该走的弯路,让你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美好的的人生。
国内教育存在着“一校终身制”的现象。学生上了一个学校,被分配到某个班级后,基本上就会在这个班一直上到毕业。这种从一而终的做法,固然有保持教育连续性的好处,但数年如一,天天老面孔,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影响孩子的创新意识和交际能力,也使孩子正在逐渐成型的思维、个性、知识、视野受到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
国外现在的许多学校并不是这样。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对各班学生和老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使得班上年年都有新面孔;有的学校甚至还与其他国家的学校结成教育联盟,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以丰富教学内容。
我从小学到中学,可能就接触过十几二十几个老师,而你们就很幸运,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学校,见识过不同国别、不同背景的老师,加起来可能有上百个,更不用说他们接触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了。我坚信这种多元化的学习将会让你们终身受用。
每年春夏冬三个假期,只要一有机会,我都会带着你们四处游学,你们去了国内大部分地方,也去了美、欧、亚、非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2003年,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我安排你们去巴黎学一年法语,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亚洲和美洲的文化之后,再亲近一下欧罗巴文化的博大和与众不同。
去了法国后,你们每天都捧着厚厚的书本进行背诵,和中国学校要求的一样多。不过,法国教育却不是死水一潭,回家后,你们告诉我,课堂上老师还是很注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你们积极性。老师常将课堂当作法庭、议会甚至联合国大会,引导你们就热点问题进行辩论。
安琪,你当时告诉我说,你所在的班级以“伊拉克战争是否正当”为话题,在全班展开讨论,并且要组织辩论比赛。班里的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代表中、法、俄、美、英等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伊拉克。组员们要搜集资料,一同讨论整理,最后推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人在全班进行辩论。除了伊拉克,其他五个国家的学生班里都是有的。安琪自然被分配在代表中国的小组里,而且大家一致推选由她来代表中国在安理会发言。
安琪受宠若惊,一回家就开始感慨,以前觉得自己离中国挺远的,现在成了祖国的代表,一下子觉得中国两个字成了她头上的光环,让她成了一个中心点。
那段日子家里很热闹,安琪成了家里的小政治家,每天放学回家后就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连吃饭时都不歇着。举行辩论会的当天,我清楚地记得安琪一早就起了床。安琪,你还特意说,“这次当代表的同学里面只有我是女孩子,我要打扮得像样些。”你穿上了我为你买的新套装,像一只轻盈的小蝴蝶,翩翩地去参加辩论会了。老师邀请了很多家长前来观看这次辩论会,我也坐在下面,能真实地感受到你的话:你现在是代表中国的。你一手拿着演讲稿,一手配合性地做些手势,以流畅的法语陈述关于中国以和平政策解决伊拉克问题的观点。由于法国政府的观点与中国接近,而听众中法国学生也不少,安琪,当时你获得的掌声次数最多,最热烈,我为你骄傲。
安东也一样给过我惊喜。你还挺沉得住气,居然事先没向我们透露风声,一个人悄悄地当了回“中国导游”,直到把奖品搬回家时才和我们说了。我心里暗暗赞叹,安东开始长大了,像个男子汉了,学会了韬光养晦啊!
安东,你的班级是组织实践课,要求大家以中国为目的地,全班组团来一次为期两周的假想旅行。每个同学都要扮演一个角色,可以是旅客,也可以是旅行社管理人员,你自告奋勇地当上了导游。 “每个同学把他们想要玩的地方告诉我,我整理了一下,选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像长城、故宫、上海滩、三峡、秦始皇兵马俑什么的。大家在纸上画个箱子,把自己要带的旅行物品画在皮箱上,然后就在我的带领下开始旅游。教室一会儿变成了海关,扮演海关官员的同学要检查护照、盖章、放行;一会儿教室又变成了机舱,扮演服务员的同学为大家服务,分发食品、饮料;还有的同学扮演随团的医生、翻译……等到了中国,我就开始给大家当导游。我带着大家参观了故宫,和他们说中国皇帝的故事,到上海一定要看东方明珠塔,还有三峡的神女峰……”
一想到这些,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
往日在温哥华时,你们总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加拿大人。而一个中国的“代表”,一个中国的“导游”,让你们对自己祖国的理解更深入了,开始感觉到身为中国人是值得自豪的事情。这才是我带你们游学的最终目的。外出留学不是为了培养出两个“小洋鬼子”,而是期望你们在外面的世界也能看到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你们游学世界,是我正努力做到的。让你们体验多种校园文化,进而融合多种文化价值观;让你们多参加课堂之外的夏令营和社区活动,培养独立的社会生存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带你们去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旅游观光,见识各地的风土人情,开拓心胸;培养你的情商和财商,这往往能够决定你们一生的命运;我还要带你们“回到过去”——寻根,希望你们都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任何一个国际人也必然都有自己文化的根。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