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连锁蔓延反应


 

 

 

良性连锁蔓延反应

喻建国

 

 

最近威孙来到上海,他的妈妈也想让威孙接受我的早期学前教育,我就把扬孙和威孙的教育摆放在同一时间进行,形成了一个复式小班。我让他们两个人坐在一起,各做各的功课。

大媳觉得这对两个孩子的学习会产生不良效应,她希望我分别对两个孙子各自进行教育,她不知道共同接受教育对于促发参与共同学习的个体具有奇妙的连锁蔓延反应。当然连锁蔓延反应有良性反应,也有非良性反映,甚或恶性反应。施教的主体如果面对2位或以上的施教对象,施教的主体如果面对25位或以下的施教对象,进行施教,如果掌握得法,将会比单独对一名施教对象进行教育更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里所指的掌握得法,指的是施教主体能够很好地控制和施加良性连锁蔓延反应。

原来我对扬孙单独一人进行教育时,开始时刻是一个要花力气的时刻,他不大愿意开始,我要想办法,让他能够快速开始,现在两个孙子一起进行教育,开始时刻无需花大力气,我只要鼓动性地说一声:“学习的时间到了,各就各位。”

两个人就会迅速互争先进般地到共用写字台前各自坐定。我这时就再将他们各自的表现褒奖般地表述一番,他们各自都获得了一定的心理满足,产生下一次类似行为发生的预发机制。

扬孙下一学年读二年级,威孙下一学年为幼儿园中班。我对威孙的第一课:书写1234567890,杨光。其中十个是阿拉伯数字,另外两个是汉字。我先写一遍,接下来给他一张A4,一支铅笔,要他照着写。在我布置威孙作业的时候,扬孙非常得意,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高高在上。我叫扬孙立即作喻扬数学A12中的六道题目,他立即积极地投入运作。威孙看见扬孙的作业,觉得自己得加快脚步,努力前行。我在一旁时不时地对两位中的较佳表现,简短地表彰一下。形成良性连锁蔓延反应。表彰A, 促发B;表彰B, 促发AA的行为引起B的仿效和提高行为,B的行为又引起A的仿效和提高行为。

施教主体对施教对象的作用因为施教主体的施教能量的限制,不能使施教对象大于25名,这是经过世界各国许多教育家的实践得出的一个数量指标,它是教育场能量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所得出的一个间接定量。

要取得施教主体对施教对象产生能控的良性连锁蔓延反应,施教对象必须大于或等于2。这是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产生施教主体对施教对象产生能控的良性连锁蔓延反应的充分条件。

最近一个星期,我很好地运用能控的良性连锁蔓延反应于对扬孙和威孙的教育,还认真地做出许多操作实验,我在这一项工作中获得幸福和快乐。在家庭中有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需要研究,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投入自己的研究,让自己的家庭在研究中提高运转的性能和提高运转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