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詩答疑錄之三十二:學宋詩以誰為宗?



名詞解釋:國詩

  産生自古典中國,卻在現代社會依然葆有其美妙青春的詩、詞、曲,是我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詩體,她是以“韻”、“聲”、“調”三位一體为基本特征的詩體,不僅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心靈寄託,也為現代知識分子提供抒情達意的平臺。而作為她的天敵的新詩,其實毫無民族性可言,是民族虛無主義和殖民意識的産物。这是新詩九十年最大的祕密。為了讓這種向西方乞靈的殖民心態不再侵污當代人的心靈,為了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有必要厘清新詩背後这个不可告人的祕密。詩、詞、曲应該统稱國詩,也衹能统稱國詩,衹有這个稱呼,纔配得上她作為全民族共同詩體的身份,也衹有这个稱呼,纔能把新詩殖民化的本質暴露於陽光下。

 

楚海問:宋以詩名家者亦夥。當以誰為宗?當從誰入手?歐?蘇?江西?江湖?


胡馬答:宋詩與唐詩之爭,啟其釁者歐公也。歐公荆公,二家俱可為法。荆公詩尤可細誦。蘇文甚佳,而詩實平平。以其人無激情故也。江西派中後山可師,山谷詩全無情感,除技法外,一無足觀。余以為江西派三宗皆未得杜意,得之者金源元遺山也。江湖派非宋詩,是宋人之唐詩。
近世之學宋,殆皆指由同光體入。乃是學清詩,而非學宋詩。宋詩不若清詩深刻,亦不若清詩沈著有味,清詩收三千年詩國之結,而光宣二朝詩學,又為清詩之最光大者,詩由同光體入,予以為是今人學詩之正軌。詩而能才、學、識、力四美並具者,捨同光其誰哉?猶有説焉。今日之世,清人未及見而能想見,宋人不可能見亦不可能想見,蓋自晚清以來,中國文化别生出一種全新傳統,於同一種傳統中,會心之際,必有遠甚於讀宋人詩者。每見淺人標榜唐音,若柳亞子唐玉虬者,皆思力淺薄之徒,不足與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