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开发商拿地热潮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2008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很多地块出现了流拍的现象,很多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也不高,相反囤地现象也明显减少。但是到了2009年的4月之后,却出现了很多开好商拿地热潮的场面,这种拿地热情的原因,众说纷纭,个人就开发商拿地进行一个分析,觉得开发商拿地热潮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第一, 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4月底,金地以5.6亿元拍得上海徐泾镇3号地块,总价超出底价82%,该地块从而成为2008年以来上海溢价率最高的地块;绿地集团以9.5亿元拿下松江区辰花路15号b地块;soho中国积极洽购东海广场等商业地产项目;恒大源深路1号项目得以重新启动……
于是很多专家或者业内人士纷纷说出出现热潮的原因,有说是中国经济实体回暖,房地产市场回暖,或者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的必然。先看下4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第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分化差异大。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双降的场面,价降小量降大,像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价降量增,价降大量增大,就是市场上的“小阳春”现象,如杭州、南京、成都、天津等地。三线城市南昌、武汉、长沙等地出现的是价降小,量增也小。像一些地级市等四线城市,价格与成交量都表现稳定,没有怎么改变,这些城市的影响较小。
第二、中国拿地热潮的开发商都是一些大的房企及沿海城市土地。因为一些资源集中的大型国资房企、地方龙头房企成为此轮拿地的主力军,目前的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小的房企大量拿地的场面,大的房企敢于拿地。而内陆城市除了重庆的拿地热潮较高之外,可能是因为重庆是一个直辖市或者搞土地试点的缘故,其它一些城市的土地市场还是延续着2008年的土地市场状况。
第二个问题开发商为什么敢在这个时候拿地
第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品住宅引致需求的趋动作用。房地产需求带动对土地的需求,房地产市场的增量房锐减所导致的住房短缺,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2009年的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了近一年半,房地产市场上的存量房都是有实力的投资者或者投机炒房者在与购房需求者的心理层面上的博弈,他们有能力或者有足够的心里预期与购房者扛着。增量房市场因为市场的原因而大量锐减,很多在建工程都停建等。整个市场的住房大减给开发商带来心里预期和引起了政府层的重视,防止今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住房短缺的局面,促使大胆的有实力或者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拿地。
第二,开发商融资难不再是问题。很多人把房地产市场低迷归于资金链断裂或者融资难的原因,个人觉得这是不合实际的。紧缩地根银根都是开发商抱怨的主因,而事实上这都是开发商的拖词。个人认为,资金对开发商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开发商只要有好的项目,融资都是很容易的,从银行来说,作为商业性银行,以赚钱为目的,有好的项目一定会投资,虽然金融风险是他们控制的主要指标,但是他们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开发商放贷,这是由于房地产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从开发商来说,项目好的话,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肯定会设置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进行风险分析,其它市场分析是开发商进行项目投资的考虑关键,只要保持投资回报率在一定范围内,开发商就会向银行借钱融资,因为投资回报率的增长率远远大于银行利率的增长。再有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在2009年初以来就经过了几次下调,还有下调的趋势,解决了开发商融资难的心里问题。只有中国经济才能救世界经济,因而很多国外资金或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他们通过合伙或者合作的形式同样给开发商提供了很大的资金帮助。
第三,金融危机带给他们的大开发提供空间。金融危机让大量小的开发企业真正出现了资金链上的困难,甚至倒闭。因为市场好或者开发机会的缘故,让很多小的公司不好的项目也能上马并开发得很好,推动着房地产的发展和房价的上升。这些开发公司都是一些小的公司,都是一些项目公司,资金链上出现问题情理之中。经过这么长的洗礼,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成长的公司都是一些大的企业,小的企业开发的项目现在都可以掌握了,他们利用金融危机给他们提供拿地的空间。
第四,国家政策给他们提供支持。前不久出现的国务院降低住房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资本金比率,这无疑就是政府给开发商提供重大的支持,因为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投资产业。虽然2009年的房地产保障房成为主流,但是房地产商品房发展不好,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不乐意。房地产产业的关联程度大,是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他的举动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2009年初中最先回暖的是房地产市场,然后才出现现在所谓的中国经济回暖,足以表明房地产业的先导性,因而政府肯定会给房地产业提供支持。
第五,从哲学上来讲,增加保障房的建设的另一面并不一定就弱化了商品房建设。很多人误解,认为保障房建设会影响商品房的建设,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很表面的,它没有考虑住房建设的周期性,房地产是周期长特点。2009年是弱化商品房的建设,至少并不意味着2009以后也是弱化商品房建设,可能是强化商品房建设,因而这样的政策引导可能对一些不懂哲学的开发商来说是一个障碍。但是对于很多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开发商会,他们会在企业困难的过程中拿地囤地,以备来年进行开发住宅建设,这不无可能。就像股票一样,很多人在去年见底的时候不敢购买,现在当市场都在有上扬趋势时都争着去买,这也可能就是消费者心里“买涨不买跌”,很多人判断不了见底的时刻,个人认为,消费者心里是一种欺骗心里效应,往往在市场上偏偏起作用。同时,保障房建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竞争性问题,保障房与商品房是结构性竞争,而保障房与保障房是规模性竞争,各地的保障房建设会产生差异和分歧,这都会给商品房建设带来机会。
最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双轨制作用市场,土地市场还是处于一个垄断的市场,虽然实行了招拍挂等市场机制,但是那种机制都是政府在操控中。土地市场的信息不完全是一大弊端,土地储备机构与国家政府不分开,出让方还就是政府的话,这种土地供给的局面不会的所改观。政府引导着市场的发展。
政府到底是愿意把土地出让给开发商建商品房,还是愿意把土地用来建设保障房,很多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从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来看,我认为中国目前还是把经济效率放在比公平更高的层面上来考虑问题的。因为中国保障GDP8%的目标还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点。
这个时候开发商拿地,一是来自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政策就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二是开发商的投资眼光和战略眼光或者说是冒险精神,大的开发商财大气粗,就像有钱的人在买股票或者赌博时一样,有资本的话冒险劲都要高,他们是风险偏好型,或者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强。三是来自开发商的建房预期,市场的回暖和国民经济的回暖,这种预期会促使他们去投资和开发土地。
无论是从房地产市场体系上来看,还是从房地产市场环境上来看,都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引导了开发商拿地的心里预期,在别人都不敢拿地的时候,你去拿地这就是一种投资眼光。个人认为,大的开发商拿地会带动更多的开发商拿地,这是今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上发展的需要。 2008年房地产开发商不敢拿地囤地,因为资本市场上、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限制,增量房大量锐减,而住房需求大增,这加剧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不平衡。而当2009年初,只发开发商每降一次价就会有大量的交易量,出现小阳春的现象,这很好的解释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因而在2009年当这些市场因素出现好转的迹象时,当市场缓过来时,再加上开发商的商人冒险精神等诸多因素具备时,尤其是政府的政策引导,个人认为,2009年出现开发商拿地热潮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