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管理》连载六十六:“迷得进去”与“悟得出来”


三、“迷得进去”与“悟得出来”

有人说,那些“只要主义真”的人是被忽悠了,最后主义没成真,人死倒是真。可是,那些“只有名利真”的人难道不一样也是被忽悠了吗?弄来弄去,一碗饭,一张床,需要“吃得苦中苦”吗?“苦中苦”是真的,“人上人”是虚的。

许多中国人去印度,看到大街上的牛车和乞丐,就嘲笑印度人愚昧落后,不思进取。可是,在牛背上晒太阳和在海滨浴场晒太阳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没准,牛背上晒太阳更自然、更逍遥;在海滨浴场晒太阳的人一会儿想着自己的优越,一会儿又想着夏威夷海滨而烦恼。我有一位朋友,夫妻二人的收入合计才7000多,却买了一套180平方米的大房子。两家老人提供首付,他们每个月还5000多的银行贷款,剩下3000块钱,根本不够支付日常消费、孩子上学等费用,只好兼职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回家后就睡觉。180平方的房子,真正有效的只有2平方。20年后,房贷还完了,身体也垮了。这不就是执迷不悟吗?本来物质条件只是人生幸福的手段,如果这些物质条件反而破坏了人生幸福,那为什么不能抛弃呢?

    这么一想,就知道,功成名就也好,衣食无着也罢,自由主义者也好,共产主义者也罢,在人生心态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被某种自身经历、情感、想象所束缚了,都是在当自身欲望的奴隶,都想不通,都是在自寻烦恼,都是在执迷不悟。人生在世,因缘成相,缘散相消。生命不过是分子原子的因缘组合,死亡不过是这些分子原子组合的解体。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话说到这里,读者体会到这里,有一点佛教境界出来了。但是,读者诸公可能也会质问,这修身修到万念俱灭的地步,那干脆出家算了,还当什么领导?怪不得东方思想不利于技术进步,不利于商业发展!

的确。投机的世界观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为什么要投机?通过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世界机会运转的规律,的确可以成功。但是,投机成功所带来的一切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烟云,都只是因缘成相。投机成功之日,常常是身心疲惫之时。广厦千幢,睡觉不过一床。良田万倾,吃饭不过一碗。通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将无数财富聚集到自己名下,到头来自己究竟能享用多少?生命的世界是高度不平等的,可死亡的世界却是高度平等的。死亡大限到来的时候,身体都将“缘散相消”,财富还有什么意义?

第二,学会了投机,也就学会了将无数财富或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而这将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后,一方面会出现恐怖主义和阶级斗争。这时,财富越多,权力越大,就越有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成为社会仇恨的对象。这时候,财富究竟是祸还是福?

    这二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还要不要挣钱?还要不要办企业?还要不要办事业?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是佛家所提倡的。

能出世,才能容世,才能将世界想象成一个变化着的整体,才能具有穿透未来的能力,才具有最大限度的战略远见,才具有引领万众、领导巨大规模组织的能力。正因为有出世之心,所以与世无争,可以推功揽过,可以承认错误,可以研发产品,可以开拓市场,可以建设制度,可以学习资本市场的规则,可以等待时机,可以借助外力,可以化敌为友,可以有最大的战略退却余地,也可以有最大的战略开拓空间。这样的企业最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推动商业繁荣!

为什么又要入世呢?因为要普渡众生。一个人什么都悟到了,也就可以清静了,可以涅槃了。但是,执迷不悟的众生却在无穷无尽的争名夺利之中,“他人即地狱”,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相互防范、相互怀疑、痛苦不堪。近代以来,整个世界都崇尚物质,执迷不悟,所以,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制造了两极分化,制造了阶级矛盾,制造了二次世界大战。这种倾向,其实恰恰说明西方的文明是一种暴发户文明,过去穷惯了,看不到精神。猛地有了钱,有了物质享受,就只知道一味地炫耀钱,炫耀物质。世间无数迷局,迷局中人或焦虑、困惑甚至痛不欲生,或胼手胝足、辛劳一生却受尽欺凌。迷者自迷。最大之迷是物质生活。因此,如果不显示、不借助物质力量,众多迷者将拒绝解迷去惑。反过头来,还会嘲笑那些有慈悲情怀、救世之心者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样,就无法帮助众多迷者脱离苦海。

因此,佛家去除了名利之迷,却对世人生出了无限的同情,生出了救世之迷。这救世之迷,就是入世的最强大的动力。

因此,如果企业家都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那么,在企业竞争的最高层就可能是合作、而非竞争;在国家竞争的最高层也可能是合作、而非竞争,人类社会就能进入一个新天地: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合作;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

同样重要的是,当一个人有能力带领企业或组织不断前进,有能力使越来越多的出色人才心甘情愿地工作时,此人的自我感觉也会越来越良好。这时候,如果没有一种佛家或近似佛家的出世心态、济世心态作底蕴,以无补有,那么,此人早晚会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由骄傲自大而失去方位感,失去人心,甚至驾驭不了自己,走向衰落。有为阳,无为阴,有生于无,阳生于阴,阴阳和合,万事如意。

事实上,西方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潮流,要求企业尽社会责任。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中出现的。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往往更能赢得顾客、员工和社会的认同,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怀着佛心办企业,其实就是怀着社会责任感办企业!只不过,以出世之心,办入世之企,深刻、博大、自觉、主动,生活有意义,有乐趣,有幸福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