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身体危机挤爆了神木医院


陕西神木县自今年31日在全县推行“全民免费医疗模式”,制度实施后该县七家定点医院病床爆满,制度运行的首月全县住院费报销总额达到960万元,导致财政“无力承担”。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说:“政策的推行没有顾及到公众的素质,目前当务之急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如何应对全民的道德风险。”《华商报》的通讯中也称“全民免费医疗模式”“面临公众道德风险”。

这位官员的话居高临下,将公众视为被管的“中国人”,而忘记自己才应该是被公众监督的对象。将医院爆满的原因归咎于公众的“道德风险”是对公民权利的漠视,是对公众人格的鄙视。医院不是超市,药品不是大米,健康的人会躺进医院的病床上吃药打针吗?贪官也不会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贪图打针吃药!市民挤爆超市抢购降价食用油是市民的钱袋子里有经济危机,百姓挤爆医院是因为身体的健康危机而不是他们的道德危机。

神木医院病床爆满现象只能说明“免费医疗模式”对维护公众身体健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华商报》报道,神木的“免费医疗模式”给大病、重病患者带来了重生机会,重病患者出现了排队住院的“抢购”场面。正是因为农民、下岗工人看不起病而长期积累的病情才使医院陡然间爆满,饥肠噜噜的人才会狼吞虎咽,当“免费医疗模式”成为长期的、正常的制度恒久实施后,当百姓家庭“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疗抬”的现象消失后,医院爆满的现象就会消失。我相信此时挤爆医院看病的人主要是过去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此时身体健康的公务员不会和农民、下岗工人抢病床、凑热闹。称神木“全民医疗免费模式”是“拍脑袋工程”的一篇文章以神木首月的医疗费用计算该县全年“财政用于医疗的补贴,将达到1.5亿元,人均补贴400元,远远高于新医改方案中的2010年人均补贴达到120元的标准”,这种计算方法是拍脑袋的计算方法,三天没吃饭的人见到饭后可以吃下一斤大米饭,但是这个人不是每顿都要耗掉一斤粮,长期的公众健康饥饿才使神木财政在“全民医疗免费模式”实施的第一个月付出了历史健康欠账。

新闻报道神木“免费医疗”中出现了患者“病愈不出院”的现象,但这种少数个别现象只能是新闻噱头,既不能因此拷问公众的道德,更不能因此否定惠民政策。老百姓不是离休干部、不是公务员,离休干部终年在病房里享受公费疗养的同时其待遇一分不少,躺在病床上的老百姓不干活就没钱——你还怕他不回家去干活、去养家糊口吗?即便看病“不要钱”,天天买医院食堂的饭他们可能还吃不起。

神木的“免费医疗模式”并不是免费午餐,住院有200元(乡镇住院)和400元(县城住院)的起付线,这与现在实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基本一致。神木“免费医疗模式”的标杆意义在于实行了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为什么公务员享受的制度摊在百姓身上的时候就拷问百姓的道德风险?在神木以外的地方,现在实行的是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三种制度,另外还有一个完全免费的高级公务员、离退休干部群体,不同的医保制度在权衡财政利益的时候也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印度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拿得起选票的人文化水平高,看得起病毒人道德水平也更高?

制度可以逐步完善,但是公益制度不是拷问公众道德水平的标尺,以公众道德风险来疑问公益政策的人才真的有一点道德危机。公共财政来之于公众,公共财政用之于公众,神木地方财政收入一年达到16.7亿,即便按拍脑袋的算法拿出1亿元为百姓维护身体健康又有什么不可呢?政府财政什么钱都可以少花一点,但卫生和教育事关公众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钱该花还得必须花。有数据表明,我国财政用于公众卫生支出的水平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倒数第四,比非洲国家还要少,这样的卫生支出水平不是公众道德风险产生的结果吧?(文/严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