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系列》——企业文化的具体形式


 

              《企业文化系列》——企业文化的具体形式

                                        何天恩/文

                                                              2008-07-08

在之前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文章中,笔者主张的企业文化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一。企业文化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为纽带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存在于企业硬件和软件组织的各个环节之中;二。企业文化不以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存在,任何企业自创始之日就已兼具相应的企业文化。

 

本篇着力就企业文化的具体形式,进行一番系统归纳,以供企业管理的同行讨论、学习。

 

一。基督教式的企业文化。

这一形式的企业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崇尚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企业的创办者或者充满浓厚的人文精神,或有多年海外留学经历,并以技术立企。

 首先,管理者在制度层面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最后旗帜鲜明地选择国外模式作为企业发展的模式标准。国外模式的特征就是做企业首重做利润,不一定要做资产,着眼点在于把公司的价值做起来。而价值落脚点在于企业的市场存在价值和企业的信誉度、企业的文化组织结构等。

  其次,从文化上深刻反思汉民族的劣根性,从而做到相对超然,以基督教文化的救赎精神来完成自我的反思和转变,这包括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反思、对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反思、对中国人性的反思等等。有趣的是,这种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与基督教中的传教士神似貌合。

 

二。道家式企业文化。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讲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以出世精神来入世,是一种人性的退守和坚持。在中国的企业界,也不乏有人将其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道家企业文化认为,市场上真正的好公司,不应该有固定的形态,而应该像水一样,无论市场是方的还是圆的,是宽的还是窄的,都能填充进去。

  道家风格的企业虽然不多,但往往能够赢得中国知识阶层的青睐。

 

法家式企业文化。

  讲究绝对权威,讲究专制,甚至严刑酷法,这是法家门派的最大特点,华为的任正非正是以这样的精神坐标来定位华为,军训、学习、班小组讨论,绝对的嫡系,对叛将的追讨等等,华为的积极入世精神使得它更具有法家的色彩。

 这种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劣性是漠视对人性的基本关怀,漠视对人文的充分关注,其消极、颓废、浮躁的一面与企业文化正向的价值理念是相悖的。

 

四。兵家式企业文化。

  讲求改变规则,讲求出其不意,这是兵家的制胜之道。代表企业联想,似乎更多地带有这种鲜明的特色。比如柳传志的龟兔赛跑新理论:乌龟要想赢得胜利,就必须改变规则,在沼泽地里和兔子赛跑。以这个理论为基础,联想制定了“贸工技”的思路,追求生存是硬道理,活着是硬道理。

  随后传出联想大裁员,限定人员24小时内离岗,遂有联想员工在网上发文《联想不是家》,质疑联想文化;又随后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狂赌奥运会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兵家思维,置之死地而后生,善于走险,且敢于走险。

 

儒家式企业文化。

  几千年来,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就是儒家,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人性,也形成了中国人的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这在今天中国的企业显得尤为突出,这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存在的最大难题。比如为何中国目前缺少职业经理人阶层?又比如在中国,为何管不住人性的制度都是纸上谈兵,深入不到人性的文化都是过眼云烟?

  西方的管理思想基本都在探讨企业文化如何才能制度化、利益化,很少探讨企业文化的生活化问题,因为他们确实不需要。历经数百年的工业化技能训练和上千年的宗教人性熏陶,在西方,劳动基本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是靠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而存在的,在中国不行,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存在着大量的非工作、努力性的逐利、投机倾向行为,还存在着庸俗的人际关系网。

   儒家流派下的虚伪文化决定了这一切,都是先君子而后小人,先兄弟而后死敌,开始或温文尔雅,或酒肉交情,最后都是不欢而散,或不得善终。其实开始的这一切都是手段,最后才是目的。所以,有句诗写得好“从开始就决定了结局”。

 

佛教式企业文化。

   以弘扬佛教文化为内涵的企业,主张:信佛更要信自己。佛教讲慈悲,讲因果法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把提高产品质量与积德行善结合起来,提出把好质量关是最大的行善积德。

   以佛教文化为价值理念的企业,在企业、员工、社会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员工队伍疑聚力、企业创新积极性、企业人文关爱等方面都渐近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是比较适宜、适应、适用的企业文化之一。

 

企业文化貌似抽象的特征,决定了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历漫长、曲折、或明或暗、似是而非的认识、反思、否定、肯定等反复的演进过程。而企业文化作用的“不可量化”、隐性特点才是企业始终缺乏拥抱企业文化热情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