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之争:偶像的黄昏


为着某种利害攸关的特殊事物,行动者你争我夺;可是为了追求更大范围的社会世界中的利益关系,我们必须超越功利!                                              —— (法)皮埃尔.布迪厄

 

魔兽之争:偶像的黄昏

 

《中国文化报》前些日子刊登过我一篇文章:《九城与暴雪:游戏渠道的类金融性问题》。当时完全没有料到的是,在《魔兽》游戏花落新家之后,这个看似并不具有轰动效应的题材,能在一片指责与反指责、伸冤与声讨的口水战中,闹得满城风雨。网易与九城代理暴雪《魔兽》游戏的争端三方,究竟是谁算计了谁?谁背叛了谁?谁辜负了谁?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的根源;《魔兽》代理权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关注,说明事件本身在游戏产业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盛大与韩国Actoz之争其实跟这场《魔兽》的争端类似,好在盛大足够强势,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广大用户的利益得以保证。没有这样的先例,用户和玩家也许不会想到,尖锐的冲突并不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表面上奉行“自由竞争”观点的人必须接受批判。

事实上,一种有关社会性的服务,不管它是真实世界的产品还是虚拟世界的模拟,它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渠道商/代理商和所有的用户一起,构成的社会性价值群体。对此,这个价值群体的每一部分,在把他人转化为自身的交互对象方面,都必须承担责任,并且在较长期的共存中唇齿相依。非社会性的服务,比如一瓶可乐、一件时装等简单物质产品,它的渠道可以随时更换更无关用户利益;但即使是一辆汽车也包含了社会价值,它的售后服务必须完善而持续;与非社会性的服务不同,网络游戏这样包含庞大的非独立用户群体(尤其这个群体在游戏中已经形成彼此交互)的社会性服务,用物质产品的渠道策略来进行管理,只会是失败的,并且严重伤害其用户利益和社会性价值。

 

丁磊曾经都是我的偶像。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丁磊对于追寻技术理想的青年创业者而言,一直是一个形象高大的榜样。我偶尔在电子科大的校园漫步,看着行色匆匆的莘莘学子,几乎每次都会想起他来,想起这位电子科大的骄傲。但当他以紧扣时代脉搏的姿态作出“养一万头猪”的惊人举动之后,榜样的形象开始扭曲了,扭曲成一个多元化经营的精明商人。其实仔细回想,丁磊的多元化并非从养猪开始,而是从邮箱到门户,到垃圾短信,再到涉足网络游戏;商人本来就是为逐利而不择手段的。网易“有道”的发布曾经让我对丁磊的悟道有所期望,但此次在暴雪事件中的表现却让偶像彻底破灭。

再看看暴雪,整个事件过程就好像一幕我们小时候熟悉的水墨动画:蚌为九城、鹬为网易,而暴雪呢,则毫无疑问是那个坐收渔利的渔翁了。对代理商长期的盘剥和压榨、利润份额和技术支持的苛刻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是那个我们曾经顶礼膜拜的暴雪吗?

《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星际争霸》,暴雪曾经用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了它在玩家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但自从NBC获得80%股份之后,暴雪的联合创始人、灵魂人物以及核心主创人员Bill RoperMax SchaeferErich SchaeferDave Brevik离开暴雪。想象一下,离开了乔布斯的Apple、离开了戴尔的Dell和离开了盖茨的微软会是什么?资本的力量让暴雪从2003年开始就不再是原来的暴雪。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是资本;资本阴影笼罩下的偶像,其实早已形容枯槁;所以会置数百万玩家的切身利益于不顾,而仅仅是为了追逐更多的现金利益。

 

九城关于魔兽事件的邮件说明九城是有勇气的,因为谁都知道人们会把这封邮件当作一种通俗的议论题材,或是看作九城自我开脱的手段。这方面,总是会存在一种风险,即对自己的话语权失去控制。但从柏拉图的《第七封信》开始,这种手段就是表达自己真实声音的必经之途。它会让读者明白:信中论述的内容对自己的切身厉害关系密切;它使得广大用户会由此将零散的声音聚集起来,以防止自己在一个虽然虚拟但饱含心血的世界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前功尽弃,并且团结起来争取话语权,为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将对自身心血和利益的损害降低到的最低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瞬雨之友QQ群:8504348-以文会友,以茶代酒

 

作者:瞬雨,技术、管理与产业经济 观察家

专栏:《当代经理人》《互联网天地

特约观察:《新财经》《中国文化报

特约撰稿:《投资与合作》《传媒》《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通信产业报》

体验城市(MirrorCity.net)技术总裁,美信(Merrinfo.com)合伙人、技术总监

CSAA会员(1996) / IEEE-CS会员 / CCF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