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人民币汇率不是供养美国


 

喜欢薛兆丰。我认为薛兆丰言辞洗练,思想一贯,经济理念纯粹而又彻底,观点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常常深刻又正确。更是张五常“粉丝”了。我是三十岁才开始学习经济学的,应该说早过了盲目崇拜一个人和一门学问的年龄。但我必须承认,我的确是张五常和张五常经济学的崇拜者和忠实追随者。这并不是说张五常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但在我看来,他的经济分析和政策主张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而他坚持从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出发,把握住主要约束条件及其转变来展开经济分析的传统,则是我们永远都值得学习和坚持的。
最近读到薛兆丰的“压低人民币汇率等于供养美国”的文章,是要反驳张五常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主张的。我认为有不妥。不是要替谁辩护的问题,而是因为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站出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真理是会越辩越明的。
张五常早在2002年就预期人民币会是强币,存在升值的压力(那时候人民币黑市汇率还高于官价),但他反对人民币升值。不是出于什么顺差逆差的考虑,而是出于让农民工脱贫致富的考虑。金融危机之后,他进一步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美国有可能乱发些钞票来应付当前的经济困局。那么多要拯救的行业,虽然这里只是几百亿,那里也只是几千亿,但加起来不少。假如美国乱印钞票,放松银根,而中国又坚持不升值(不是相信什么顺差逆差的谬论,而是不想影响农民工脱贫致富),那中美两国的政策就正好对接了:美国把多印的美金推到中国去,中国人小心翼翼把美金都存起来,稳坐外汇储备第一把交椅;而中国则把劳动力和产品送到美国去,既保证农民有工开,又缓解美国实际生活水平下跌造成的不适。当然,美国的行业团体,会通过政客对中国发出抗议,要中国解除对汇率的人为管制,但我们根本不需要理会他们。外界的政治施压我们扛得起。我们要负责的是中国农民和工业,不是美国的行业团体和政客。有人担心外汇太多怎么办。答案是‘烧掉外汇’。”
薛兆丰认为,“美元是美国的负债证明书。”“中国的外汇储备到达2008年末的19,460亿美元。……这是说,中国十年来替外国人干了很多活,而换来的是增加了十倍的欠条。那些本来还是活期欠条,拿出去就能当即换回服务;而拿着这些外汇再去购买外国政府发行的债券,那就是把活期欠条再换成远期欠条了。”薛兆丰认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不仅是在补贴美国,同时还要引入通货膨胀,不值得。用他的话说:“压低人民币汇率是在补贴美国”,“守住了汇率,引入了通胀”。
烧掉外汇”当然是调侃了。这是怎样用外汇的问题,是另外的问题。
不否认汇率水平对于外汇储备的规模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薛兆丰忽略了一个细节:资产和负债乃是一个铜钱的两面,美元对发行者来说是负债,对持有者来说则是资产。我们挣回了外汇并不是把它捏在手上或者把它窖藏起来等着贬值的,而是会用它进口我们需要的产品和要素,或者进行投资以增值的。记住,资产是要给人带来收入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资产了。不说国家和外汇的事,说一点个人及其人民币收入吧。人民币也是债务凭证了,但它同时也是资产。我们挣得了人民币当然是要用于生产和消费的,但是暂时没有用完收入是不是就是吃亏了?不是。没有用完的收入我们一定会用其进行投资以获取收入的,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用钱生钱了。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好些人指责我们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是把外汇储备置于进一步贬值的风险之中。然而问题是可以这样看的吗?试问,在这大金融危机之中,什么资产价格不下跌?是石油价格不下跌,还是粮食价格不下跌,还是别的什么资产价格不下跌?正确的看法,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原因之一正在于前期的经济发展存在泡沫。一切的资产,包括我们的巨额外汇储备本来就是要贬值的,这是事前决定了的。我的看法相反,我们购买美国国债,反倒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外汇储备的贬值,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保值增值(贬值最小,就是保值增值最大)。这里还要多说一句的是,假如我们没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在今天的国际经济事务中我们是否还有如此的谈判力?这也是外汇资产的收益了。
低人民币汇率是不是补贴美国,低人民币汇率是不是让我们吃亏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一看人民币升值到底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
为简单起见,不妨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假设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杯子,杯子的单价是1美元一个。假设原来人民币汇率是1美元等于8人民币。现在人民币升值,1美元等于6人民币。我们问:人民币升值后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有变化吗?首先要给出的答案,是没有变化。要知道,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是在国际市场上,在竞争约束下由供给、需求共同决定的;供给、需求不变,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是不会变化的。其结果,人民币升值前,出口厂商出口一个杯子可以获得8人民币的收益;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厂商出口一个杯子只能获得6人民币的收益。假设生产成本没有变化,那么出口厂商的利润就得减少2人民币,那些效率相对低下的出口企业就得亏损倒闭,国际市场上杯子的供给就会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假设国际市场上需求没有变化,那么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就会上升。现在,答案起了变化:人民币升值后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的确有了变化,人民币升值的确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不过至关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人民币升值是怎样致使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上升的,而这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是的,人民币升值可以使得出口商品变得贵起来。但是我们是否因此而受益呢?答案是:这就不一定了。我们已经看到,人民币升值是怎样使得出口商品变得贵起来的——人民币升值是以我们的生产减少、就业减少为代价使得出口商品贵起来的。一个国家,假如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汇率升值,因汇率升值而得到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也许不算什么坏事。但是,假如一个国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那么汇率升值就是灾难性的。在这样的国家,汇率升值,因汇率升值而得到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是以生产减少、失业增加为代价的。在我看来,近些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不是什么坏事,这是中国出口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增加的表现,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表现,而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只会是灾难。
让我再说一遍(已在别处讲过):就业永远是中国经济的第一要务,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拿自己与美国相比较。美国拥有的是广大的森林、河流和矿藏。这些东西,现在是,一万年后仍然是资产。但我们所拥有的13亿人口,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人口是资产吗?一般地说,是资产,但并不绝对。此资产非彼资产。假如人没有活干,不能创造收入,那么就不仅不是资产,可能还是负资产。人是要穿衣吃饭的,如果没有活干,不能创造收入,社会就会不稳定,甚至陷于动荡。这些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虽然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国家。这个问题,不需去做什么数理统计,看一看每年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便一目了然了。中国经济这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实现。
另一个问题,低人民币汇率让美国人受益了吗?是的,让美国人受益了。但这不是补贴美国人,我们自己也是受益的。有什么奇怪吗?这难道不是国际分工和交换本来的属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