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房市低迷,房产救市的话题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开发商,直至普通购房的老百姓,各种房地产“新政”就在不停 地酝酿、出台。即便出现了之前热炒的“房地产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误读,也表明各方利益群体对“政府调控”寄予厚望。
在低迷的市场面前,“政府调控”几乎成了所有利益群体眼中的救命稻草。然而随着近阶段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逐步加强,有专家担忧,这可能会引起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倒退,甚至有声音呼吁,房地产业压根不用救,一切交由市场。
对此,经济学者刘正山博 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市场与政府,是一种分工关系,政府干预市场,并不是否认市场的作用,把什么都交给市场的观点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历史 上从来没有实现过。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虽然经过一年多的楼市动荡,开发商和地方土地财政都在呼唤理性回归,但这个回归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 段,住房空置率与购房需求仍然双高并存,呈现市场畸形,这说明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还是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干预和引导。”
前车之鉴
曾经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5年,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市场也随之急剧升温。在此后6年内,日本6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狂涨3倍多,需求旺盛投机盛 行,房价也不可遏制地持续走高。在情况最为严重的1987年,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宏观调控措施来缓解过热的市场,此后又以不恰当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把 房市变成典型的“政策市”。1989年,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接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酿成了十年经济衰退的悲剧。
刘正山对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市场与政府分工不同,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负责游戏规则的制定和维护,一旦市场运行出现问题,政府就 要干预,让市场回到理性正常的轨道。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一个垄断性特征非常明显的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来促进房地产泡沫软消化。
刘正山提醒,“软消化”就是特别需要注意避免泡沫的急剧性破灭。否则,如日本那样,即使房地产泡沫破灭了,也会给市场留下短时期内难以消灭的后遗症。
当然,政府干预过度或者干预不当也不利于市场自身的发育与成熟,但把一切都交由市场掌控也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历史上从来没有实现过。刘正山举例说,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美国的里根总统都曾经试图这么做,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
调控新政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应对楼市惨淡,中国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新政,包括取消一些不合理税费,降低购房者负担等。但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依然高位运行,市场投机比重依然很大,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工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
近日,各地地方房地产新政旋风重卷,“购房落户”、“购房减税”等各项措施重拳出击,甚至有“买房子包工作”的引诱噱头。
目前房市低迷,确实需要新政的持续跟进和刺激,但“土地财政缩水”是地方房地产救市的最大诱因,其中难免出现一些被迷住双眼的地方政府盲目跟风,而不考虑真正的市场变化和需求。
刘正山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如果放任地方政府所谓的救市办法,只能中短期内维持居高不下的房价泡沫,结果必定和日本一样。
的确,“房价”是目前房地产市场高度敏感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整个房市低迷的最直接原因。可在众多地方新政的干预下,“房价”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 就目前形势,中央需要适当控制、干预和引导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包括打击投机行为,将供求回归理性;逐步改革税制;落实保障房建设,加强保障房分配监管等 措施。还有就是特别应该对某些部门、地方政府勾结开发商的腐败现象予以严厉打击。”
“对于商品房的价格,不能直接干预,这个有违市场规律。”刘正山强调说:“但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开发商降价。”■CUBN记者 李卓 北京报道
■视点
政府干预还需尊重市场
目前需要引导开发商认识的市场状况是,过去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商品短缺的状况,房子不够大家买,造成了只要有房子,只要修楼就可以很快卖出去,而 且可以以很好的价钱卖出去,导致大量的资产都在追求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买房的人就有了挑剔的余地,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发商也不能够再像以前 一样不管造什么房子都能让企业得到比较好的利润。市场定位不正确,很可能就会导致企业亏损以至于倒闭。
今年的两会工作报告,明确了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也是确定了目前这个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有效定位。
刘正山认 为,国家近期还会继续出台房地产新政,继续进行政府干预,因为房地产距离市场健康的程度依然较远。而未来新政的方向,就如两会所明确的,重点还是会强调如 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对保障房的界定,保障房的建设、分配,保障房的土地供应和土地分配等游戏规则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以及对空置房的收税、分税制的 调整等等;相关金融举措则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彻底改革等,总之要让中低层收入的人有房住,实现居者有其屋。由此来看,政府目前大的调整方向是应对市场“ 住房空置率与购房需求双高并存”的畸形现状,在尊重市场前提下的政府干预还是合情合理的。(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