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太过聪明的社会状态
中国大地上总是重复着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思想控制状态,似乎是咄咄怪事却又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实则是我们一贯实在的太过聪明,但是却因此错失了大智慧的馈赠。
一方面,我们的智慧往往表现在以自身利益格局出发,当时当地的演进与变化来谋求发展,整个社会因此会互相消耗太多的精力与潜力,在摇摆、动荡、投机中寻找动态的平衡。
另一方面,宗教的缺失、信仰的过快变革导致了我们注定无法站立在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上无所畏惧。虚无主义宛若最终的归宿又往往在不同的大背景下导致社会摇摆不定。
而这一点,归根结底又是因为:我们太过聪明。而我们自己来看却是那样自然与安之若素。我们的语言结构充满诗意与不确定,根本就不适合逻辑性的讨论。而进一步必然有很多的人发现,公开的判断与讨论中国自身的变化是一桩刻舟求剑式的事情。
思想探讨和精神产品的匮乏确实会阻碍社会发展。不过就执政者的角度来看,没有谁能设计出完全正确的治国思想方略并预见实行它的后果,只能在摸索中改进。所以在选择治理思想上会采用温和保守的态度。用激进的思想治国风险太大。如果方向偏差,将是社会灾难;即使方向正确,也有社会动荡的可能。而在现状基础上逐步改良是一种比较保险的选择。温和的态度更会强调物质财富。
大多数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比较一致,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粘合剂。而对精神财富对思想的追求则可能刺激和加剧社会分裂。
以上只是设想为政者也许如此选择。换个角度看,若没有民生思想,没有合理制度,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靠权力、暴力、欺骗,而不是靠劳力智力,那么这种追求就不仅不粘合社会,还会阻碍物质财富的生产。说到这,我们也迷惑,应不应该推动思想探讨呢?若发动全社会探讨,哪种思想会获胜吗?若获胜的则是不是学者眼中更文明民主自由的思想呢?
无论是理论上的探讨还是智力上的准备,都需要一个开放自由的大氛围。当信息中心和真理中心合二为一的时候,一种声音、一种思维、强权一手遮天时,社会发展就必然会出现问题,甚至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