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们 “卖身”求职,究竟是现实的残酷还是生活的无奈?
“大四女生求职——— 希望有缘做您的专职太太,要求对方40岁以下,本市户口,有自己的事业……”昨天上午,张贴在文化西路吉祥苑小区附近的一张“应聘启事”引来不少人的关注。“求职?还是在征婚?”路人议论纷纷。(2009年4月13日济南时报)
据报道,记者几经周折拨通了“求职”者的电话询问“求职‘专职太太’是啥意思?”时, 对方一女生称:“说白了就是征婚啊。你符合条件吗?不符合条件就别浪费电话费了。”既而询问了记者的年收入是多少,在济南有没有房子等问题。当记者亮明身份后,该女生不断解释:“现在要找份称心的工作太难了,不如找个好老公实在,趁着年轻,把找对象的事儿确定下来,免得以后麻烦。事实上,我周围不少同学都已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亲了。”
对于女大学生以求职方式征婚的做法,社会各界人士反应不一: 支持者认为,专职太太也是一份工作,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有人想做专职太太也无可非议。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男主外女主内非常普遍,男人只管在外面挣钱养家,女人担负着家务和教育子女的任务。反对者认为,幸福生活要靠自我努力,虽然征婚是学生个人的选择,但若把征婚当成求职的行为,功利性太强。大学生毕业后的道路还很长,幸福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更多的人则感觉无所谓,因为女大学生征婚并不违反任何法规,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及早找一个合适的归宿,应当是合情合法的事情。
对于以上的争论,笔者以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甚至可以说这段时间女大学生为找工作先征婚的消息早已爆破了人们的眼球。而至于女大学生为什么会“卖身”求职,将工作与婚姻捆绑在一起的问题,我想绝非是一两句话所能够说得清楚的。
华南师范大学王学风副教授针对当前女大学生“依靠婚姻谋出路”等问题曾经说:“女大学生之所以征婚,就业压力大是一大原因。”笔者也认为,由于近几年就业压力骤增,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更为现实,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大量的事实证明,女大学生之所以“卖身” 求职,往往都是因为已毕业而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或工作不理想,于是便想趁年轻找个经济条件好的,一方面可以首先保证生活无忧,另一方面也可凭借对方的资本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更多的是由于“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潮影响,一出学校大门便干脆直接“征婚”找一个有经济实力,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能让她避风躲雨、三餐无忧的靠山,以企过上悠哉乐哉的少奶奶的生活。于是乎,婚姻成了不少女生的一条退路,有房有车有稳定收入已经成为她们择偶的首选,而那些所谓的内在美则因为“中看不中用”而不再纳入她们的选夫范围。
不少人对女大学生的这般行为感到不解,既而发出了“受过这么多年教育的高才生所学到的东西难道就只有知识吗?自己辛苦读书不容易,就这样嫁掉不感觉非常可惜吗?为求职就可以拿婚姻做交易吗?”等等的感慨。其实, 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试想,当今单位招聘规定男性优先考虑,结婚生子问题困扰女性,男女同工却不同酬……女大学生们寒窗苦读,但临近毕业要面对种种歧视,却要面对生活的尴尬与无奈,却要遭遇社会的愚弄和调戏,她们凭什么“自主、自立、自强”?她们有什么资本高雅与超然?
女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下“另辟蹊径”的这种超常规之举,究竟是一种逃避,还是一种清醒和理性的表现?纵观近年社会的演变,我们不难解释。曾几何时,金钱与物质已取代了我们掩藏心底的信仰与图腾,人们现实与功利中,对理想的追求已不复存在。而对于那些过惯富裕生活的女孩来说,她们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承受贫穷的滋味、不愿为生活奔波的;而那些一向生活困苦的女孩,又急切的想脱离贫困,希望能够找个金龟婿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婚姻来化解压力岂能不是人之常情?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出现。设若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工作找得好,不如嫁得好”几乎成为了各大网站的热点,设若我在百度里搜索一下“求职与征婚”的词条,跳如你的眼帘的相关新闻几乎不下十万余条。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不是说明“工作找得好,不如嫁得好”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学生的广泛认同与首选了吗?不是说明“工作找得好,不如嫁得好”已经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可了吗?武汉科技学院高职学院对在校女大学生开设“淑女班”说明了什么?说白了,不就是为了迎合了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对中国传统女性特色的渴望和需求吗?在这个“二奶”盛行、“金屋藏娇” 、浪女腻味的年代里,开办“淑女班”又岂能不是符合市场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之举?培养出的产品又岂能不市场走俏、供不应求?
是的,我们承认婚姻也不是解决生活需求的唯一手段;我们也承认学生在大学里处于社会的边缘、未经社会的洗练、心智不够成熟,缺少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我们还承认将婚姻的首要标准锁定为“经济能力”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也极有可能导致致命之伤。然而,毕业了,女大学生们的工作在哪里?她们“卖身”求职究竟是现实的残酷,还是生活的无奈?
(李吉明2009年4月13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