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小人所欺,几乎是君子出世的的“产道”,这当然也是宋江的必然命运。
宋江本是玩固维护本阶级利益,并且企图在本阶级的官阶上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做大官,以便“博得个封妻荫子”,可是命运就是不济,仕途的抱负“年及三旬”也没有志得意满,却偏偏地让小人算计了一回,浔阳楼上的一首诗闯下大祸,成为他投奔梁山的一个起点。
那年到九江,我曾专门去了市区九华门外长江之滨的浔阳楼,在《水浒传》的笔下, 宋江曾在此喝醉了酒,在这里题了两首所谓“反诗”,一首《西江月》;一首七绝。
“自幼曾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逐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两首诗词还不如黄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起开”那样直白。《西江月》前六句叙述自己空有权谋、壮志不酬而虎落平阳的境遇。宋江杀死阎婆后,为了逃避人命官司,流落在江湖上,本想去梁山泊入伙。但在上山途中,接兄弟的一卦信,说是他老子宋太公死了,原来是宋太公怕儿子”被人撺掇,落草去了“,特意地骗了宋江回去奔丧。结果,在宋江回家的当天晚上,就被官府抓 去,关进监牢,辞刺配江州。在去江州的路上拒绝了晁盖拉他入伙,说是“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之人在世,虽生何益”,并以自杀相威胁。
后两句是在发泄不满,可是“报怨仇”和“血染”没有特指,不是说要杀掉大宋皇帝取而代之,也不是说要杀死江州的官员。他说的“血染”无非是对自己流配所表达的愤怒之情,就像某些妄人受了欺负,不服气地说:“老子将来发达了,江你们全部杀掉”一样。宋江没有“血染浔阳江口”的任何行动,包括纠集团伙、准备武器等等,完全是酒后思想的流露,但思想怎能有罪?“敢笑黄巢不丈夫”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用典。也许可以说宋江佩服犯贼黄巢,有学习黄巢的意愿,但也仅仅是意愿而已,据此就判定宋江要推翻现政权,要行凶杀人完全是凭判案官员的主观意志的陷害。可是,这终于成了小人-----黄文炳的邀功请赏的“投名状”
小人在官场上混,其中的一个招数是踏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一个小小的“在闲通判”黄文炳看到潯阳江上这诗,立即触动了神经“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立马报告 了江州知府,逮捕了宋江,把他判了死刑。一个 “自幼曾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宋江,在嗟叹“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之后,终被小人黄文炳一脚踩了下去,而了一介死囚。以此为转折点,宋江走了水浒梁山第三代寨主、第三代领导核心的宝座,大宋政府少了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多出了一个江湖上反政府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