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大同市为例
高希宁(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摘要:
大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型矿业城市以及老工业基地,是国内最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过分畸重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群体化开发,实行的是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所以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城市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实施城市经济转型战略迫在眉睫。进入新世纪,大同市努力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力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转型模式,但要真正全面实现这种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紧密结合大同市的实际,从战略高度出发,确立经济转型的思路、途径和举措,对促进大同市的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矿业城市 大同市 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 问题与对策
一、矿业城市与矿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矿业城市就是以矿产资源采掘和加工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在我国,以矿产资源及其初加工占城市总产值20%为划分标准,据1991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的全国465座城市的资料,我国大中型矿业城市有76座,其比例为16%。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矿业城市(镇)426座,其中处于成长期的84座,鼎盛期的291座,衰退期的约51座,容纳人口3亿多,其中矿山企业职工约2000万人,矿业城市的矿业产值约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80%1。那么这些矿业城市的形成原因不同,1996年,张以诚提出了4种成因说,无依托矿城、有依托矿城、历史矿城和矿名矿城。不论矿业城市因何而建,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的矿业城市的经济具有随矿产资源由盛而衰的周期(矿业城市生命周期如图)2 。同时,国内外因矿产资源衰竭而导致城市衰败的例子早已举不胜举,如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因石油和煤炭的采竭而成为“鬼城”,我国的辽宁阜新、抚顺等矿业城市也出现了“矿竭城衰”的现象。下面我们以山西大同市经济转型为例。(两图都不能显示,大体都是一个平缓的倒U曲线)
矿业经济 前期开采与 鼎盛期 衰退期
扩大生产期
勘探期 资源枯竭期
A 新生期
城市经济 繁荣期
兴起期 B 衰退期
矿业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
二、矿业城市大同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1.总体概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接壤之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全市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7个县。总面积1412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面积136平方公里,总人口30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0%。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大同市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晋冀内蒙古三角区初具规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同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之一,大同煤田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有侏罗纪和石炭一二迭纪两个煤系,煤炭总资源量718亿吨。煤炭开采的历史有1500多年,清末开始形成规模开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大同市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最高8607万吨。仅从1980年至2001年,大同市就累计输出原煤14亿吨,向京、津、唐地区输电1000亿千瓦时,并向欧洲、亚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优质动力煤1.45亿吨3。但是,由于大同市长期是以煤业为单一的产业,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这必将制约大同经济的发展。
2.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优质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煤炭生产持续紧张
大同煤田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总储量376亿吨,其中已探明上部侏罗纪煤田地质总储量68亿吨,据测算在2001年底侏罗纪煤炭可采储量就不足15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开采10年-15年,若加上资源破坏等因素,则只能开采6年-8年。而下部石炭一、二叠纪煤炭资源初步勘探储量为342亿吨4,但尚未进行详实的地质勘测,加之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技术要求高,耗资巨大等因素,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根本无法规模开采。同时,国家对煤炭行业投资锐减使其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大同矿务局和市地方煤炭企业的接替生产能力建设和转型产业发展投资基本没有来源,造成煤炭产业逐步萎缩、接替产业有心无力的尴尬局面,近几年来大同矿务局原煤产量增量直线下降,直接导致我国煤炭生产开始持续紧张。
(二)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同市形成了以煤炭的开采和加工为主的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以1995年为例,全市工业总产值13717亿元,其中重工业比重占82% ,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经济。投资大都集中在能源工业或与能源工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上。尽管如此,与煤炭开采、加工相联系的机械和化工产品亦不能满足本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须从外省市购进10亿元的该类产品;非煤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一直以原煤开采为支柱产业,导致了其他产业和行业发展极其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农村市场发育缓慢;第二产业中,原煤生产比重过大,煤—电—化及煤炭深加工等产业链没有形成,而非煤产业发展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低;第三产业发育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县域经济总量小,城镇化水平低。
(三)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本来就十分严重,再加上多年来对矿产的开采,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使这里的生态环境更为恶化。表现在:(1)水资源严重短缺。大同市是全国100个最缺水的城市之一。由于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地下水系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资源严重短缺,市区人均占有水量仅220立方米,是山西省人均占有水量570立方米的39%,不足全国人均占有水量2400立方米的10%。居民定时定点供水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矿工家属生活用水常年靠矿井排出的废水维持,因采煤造成农村人畜吃水困难的问题也相当严重。(2)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超过国家规定二级标准的212倍,粉尘污染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大同市肺癌发病率高达0.156% ,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平均水平。(3)固体废弃物污染。如煤矸石和粉煤灰(占固体污染物的80%)、炉渣、生活垃圾等。煤矸石年堆放量达6000万吨,侵占了大量土地。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与大同市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相称,而且也严重地阻碍了大同市未来的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大同市在新的发展时期遇到了资源型产业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和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城市经济转型战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大同市经济转型模式及措施
大同市经济转型模式分为两部分:一是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二是非矿产产业的发展。刘淘宁、汪安佑在《国内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分析及启示》一文中提到,大同应该实施“项目强市”发展战略,依托名城、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开发、能源工业整体创新、潜力产品开发、旅游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五大战略工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强调延伸煤炭产业链,加快煤炭工业整体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非煤工业、开发旅游产业与特色农业。其主要措施是:
1.延伸煤炭产业链,推进煤炭产业整体创新。
大同市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现有的资源优势,延长自身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以煤炭资源为中心的上下游产业。具体的路径是沿着开采——洗选——煤化工和开采——发电——高耗能产业链条延伸,实施以水煤浆、洗选煤、配煤为中心的优质洁净煤工程;以气化、加工为中心的煤转化工程;以减少污染为主的清洁燃烧工程;以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洁净开采和废弃物利用工程,通过这四个具体的工程转变,将输出原煤变为输出电等清洁能源,这样洁净能源就成为大同的主导产品,同时深加工产业链条也逐步形成。
大同本身要依托煤电资源的优势,重点延伸电——工业硅——硅橡胶, 电——硅铁——金属镁——镁合金, 电——预焙阳极——超高功率电极等几个产业链,建立镁产品深加工基地、煤质活性炭、高岭土加工生产基地。比如,将煤炭就近转化为电力、煤液化、煤气化、水煤浆等较为洁净的二次能源。
2.大力发展水煤浆。
以水煤浆替代重油、天然气和煤,能够压缩石油进口,缓解能源安全威胁,降低燃料使用成本,减少燃煤带来的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我国水煤浆制浆技术和锅炉燃烧技术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应用阶段,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水煤浆在技术和经济上也是可行的。为贯彻中央全会有关精神,山西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水煤浆作为重要的接替产业之一,规划在2010年前形成年产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大同发展水煤浆不仅有煤炭资源优势,而且具有地理和成本优势,目前,大同水煤浆厂年产30万吨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正准备扩产到100万吨。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培植大同市接续和替代产业。
重点实施潜力产品工程,加快非煤替代产业的发展。以矿产资源开发、基础原材料加工、现代装备工业为重点,大力推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冶金、机械、建材、化工和制药等产业领域培育潜力产品,并以此形成多元化非煤支柱产业。重点开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发展以有色金属为重点的冶金工业,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镁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高标号水泥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环保建材、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型产品;充分利用大同市现有机械工业的基础,依托国省属大中型企业,开发发动机、机车、齿轮变速箱、全甲醇环保汽车等市场潜力产品;以发展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攻方向,重点建设优质煤质活性炭、超微细锻烧硬质高岭土等项目,形成全国最大的煤质活性炭、高岭土加工生产基地。
4.改善环境,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进入新世纪,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大同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同有两千多年历史,曾作为辽金两代陪都200多年,它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如云冈石窟、华严寺、悬空寺、善化寺等全国重点历史文物;北岳恒山、奇特的大同死火山群、华北“天然博物馆”七峰山、灵丘空中大草原、桃花溶洞、浑源温泉等自然景观;平型关战役遗址、白登古战场遗址、平城遗址、赵武灵王墓等历史遗迹;大同市的自然条件还十分有利于空中滑翔运动。目前已成功举办过恒山旅游节和云冈旅游节及滑翔赛等活动。2007年大同通过国际旅游节的收入为63亿元,预计到2010年通过旅游达到收入超过100个亿。大同市已在“十五”规划中已把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积极开展宗教文化游、民风习俗游、避暑疗养游、自然风光游等项目。旅游业的发展必将极大地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就业和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
大同同时也在积极的改善旅游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过去对矿山的开采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致使经济后续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如大同市从1985年兴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到1995年底,三资企业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并与全国其他城市依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投资形成了鲜明对照;109国道改线以前,云冈石窟大佛身上落满了煤灰,很多来大同旅游的人都感觉大同太脏,这与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很不相称。可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与过去形成鲜明的对比是:自2002年以来,大同在改善城市环境上,坚持提高城市品位的宗旨,合理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实施了民航机场、迎宾大桥、京大高速、大运高速等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实施了城市集中供暖、污水处理、电网改造、道路拓宽、街巷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了拆除违章建筑、整顿马路市场和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旅游环境明显改善。
5.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大同应围绕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首都水资源水保治理三大工程的机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稳定猪羊家禽发展的同时,加速发展草食畜牧业发展,重点建设20个规模奶牛养殖场、5个—10个规模奶制品加工等项目。依托本地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实施胡麻油深加工、白麻和速生杨造纸、小杂粮深加工、黄芪和黄花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汪安佑,余际从.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科学定位与小康城市建设研究[J].中国矿业,2004(专刊).
2.汪安佑.资源型矿业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与策略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4, 23(4):7 - 11.
3.刘淘宁,汪安佑.国内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分析及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2.
4.大同市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J].晋阳学刊2003年增刊,2003,8.
5.张以诚.矿业城市分类及其发展模式[N].中国矿业报,1997-10-10.
6.吕国平,刘法宪.矿业城市:调整生命周期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5).
7.汪安佑,余际从.老年矿业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5,7 (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