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否定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在当下金融危机冲击没有完全结束,第二波危机有可能随时爆发的时候,商务部做出这种裁决,表面上看否定了外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实际上,从各种因素分析:商务部否定此案,实属无奈。
其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外商投资在中国是享有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领导服务、媒体吹捧,我们的政策早已把外资企业当作攸关改革开放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至少前三十年是这样的)。诚然,外商、外资在改革开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要忽视了,外商外资在“掠夺”资源的同时,并没有给国家、社会带来资源配置应有的效益和回报。众多所谓的五百强、福布斯们,高调投资、低调运营,账面亏损、转移利润,真正按照市场规律照章纳税的“大佬们”,占多大比例?对此,国家只能用稽查、调查来解决,立法是滞后的,治标而没有治本。
其二、前有中华牙膏四亿赎身、娃哈哈与达能大面积司法争议、后有天府可乐准备诉讼百事可乐......由于五百强、福布斯门而引起的产权、商标纠纷屡见不鲜,“大佬们”的诚信度、信用度受到国民的普遍质疑。外资收购的成本,无非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解决:一是自身在该地区的积累,二是中国东西部、南北方政策差异的财政支付,三是被投资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扶持”。这么一大笔收购,真正从其企业总部、各股东掏腰包的真金白银,有几多?你相信可口可乐自掏腰包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吗?即使凯雷准备现金收购徐工,不也是被间接否定、拖没了吗?当然背景还是有所区别的。
其三、汇源果汁之与民族企业、民族品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如果批准并购,国民对此案的接受程度也颇受怀疑。朱新礼带领企业能够在二十几年发展到今天,汇源果汁已经成为国民形象中的“民族品牌”代表之一。若是汇源被收购,老百姓会不会想,下一个是谁?
其四、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被否决的中国跨国并购不胜枚举,是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有差异吗?非也,“国家利益”、“政治利益”在作怪。中国的商务部为什么要批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呢?这不,商务部刚刚否定,可口可乐不久发布消息,“不会再提收购”。反观中国企业在国外,左一个复议、右一个呼吁,说明什么,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环境是比较差的,人家是排斥“人民币”的。商务部也是想借此给各方一个信号:在中国,商业行为是“有法可依”的。
其五、就并购行为本身而言,可口可乐如果收购成功,势必会引起国内果汁饮料行业的“大整合”“大洗牌”,一大批地方企业会由此“猝死”,这是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都不愿看到的状况,毕竟“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嘛。况且,对于汇源果汁本身,并购行为既看不出行业创新点、也看不出产品创新点,为什么要把资源向一个企业而且是跨国企业聚集呢?
所以,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实属无奈之举,或者说是商务部要树立中国政府对跨国并购态度的标志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