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
我的理解是,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不可少,但增收重于节支,“开源”重于“节流”,从容、富足的生活,不是靠一味地省吃俭用、降低生活品质、勒紧全家人的肚皮“抠”出来的。试想,一年不吃不喝,又能攒下多少钱呢?
同样,单身贵族,若无远虑,也必有近忧,“月光族”的尴尬往往也是源于“计划不周”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喝凉水”。
那么,如何才能周全地计划好自己乃至家人的今天和明天,现在和未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科学、合理地当好家,理好财,未雨绸缪防不测,家中有粮心不慌。
我们为什么要理财?理财的效用有哪些?怎样才能理好财?
大部分人谈到理财的时候,都说要通过理财来为他的钱保值增值,理财确实是这样的功能,但这只是表面效果,真正的价值却不止这些。
保障生活避风险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瞬间万变的世界,风险无处不在,时刻都有可能遭遇意外事件,但如果事先早做安排,就可以将意外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个人所面对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微观风险,例如事业、疾病伤殘、意外死亡等;另一类是宏观风险,例如通货膨胀、金融风暴、政治动荡等。任何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个人的财务安全乃至日常生活带为巨大的冲击,科学的理财安排,可以事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当风险来临时,就不会惊慌失措。
合理消费求平衡
我们每个人收入和支出的增减并不是同步的,一般人在23岁大学毕业前几乎没有收入,但支出并不少;工作以后,其收入呈逐步上升趋势,开始有了结余;但到了25岁-35岁之间,人生的许多大事都要发生,如购房、购车、结婚、生小孩等,这个时期通常是最需要花钱的,此时的收入往往难以满足支出,一般人没有办法保持收支平衡。
到了40岁至50岁时,通常收入达到最高峰,但支出并不多,此时收入应当高于支出来积累财富。到退休后,收入显著下降,尽管支出也有所减少,但肯定是支出大于收入,需要动用积蓄,保持晚年的生活水准。
人生收入和支出的不同步,是需要理财的主要原因。理财可以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制订一生的目标与计划,使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轻松应变,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一个人如果不提早做好整体规划,就可能会出现有钱的时候过分挥霍,而收入下降的时候入不敷出。
积累财富出效益
理财还有投资增值的功能,很多人为了回避风险,会把所有的积蓄放在银行,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却是以牺牲回报率为代价的,不利于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一些对风险态度比较积极的人,可能只考虑高回报而忽视潜在的风险,通过理财,我们可以采取正确的投资态度和方法,在每一个时期,使自己手中的金钱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更快地积蓄到实现各种目标的资金,并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有充足的现金用于生活的需要。
明白需要增效用
同样的东西对不同的人,其效用不一样。一个汉堡包对于一个流浪汉的价值,远高于一套高级真丝内衣;但对于一个时尚女性,真丝内衣的效用,就要远高于一个汉堡包,这个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但在生活中,很多人还是被许多表面的东西所迷惑,忽视了生活的内在意义,花了很多的资源,追求到一些并非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很多人很会赚钱,也积累了很多财富,但其生活品质并没有随其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很多人花很多钱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钱花了不少,却没有带来相应的享受。这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因此,财富消费的效用不大。
理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人思考并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将资产科学地分配到需要的地方。
我们为啥要理财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