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加强数理逻辑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智能都不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在多种不同类型智能的组合中,数理逻辑智能同其他各种智能一样,只是其中的一种,它不仅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而且有其特定的开发和培养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得创设数理逻辑智能的学习环境,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沟通的能力,要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基于对多元智能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学习,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新探索:通过调动各种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各自不同的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对上述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运用多种智能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智能本身既是目的,也是工具。教育既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八种智能,同时又以八种智能作为教学手段,使得教学能契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更为有效。而事实上,在应用某种智能活动作为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促进了该智能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感到某些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的掌握仅仅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感觉通道,不能够充分的理解和记忆信息。而在这些学生中,有些人动作灵巧、手足敏捷,在身体的平衡、协调、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方面比一般人好;有些人则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有些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别敏感,为了获得知识信息,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表现,选择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自己的多种智能得以提高。
二、教学实际
(一)引入课题
(学生纷纷回答:18粒、20粒、50粒、99粒、100粒、103粒……)
老师:这么多的花生米,到底有多少粒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
老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每个小组一袋,个数不同)数一数有多少?
(学生都轻轻的把学具倒在桌面上,4人小组小心的数了起来,老师不停地巡视)
……
(正好是100的小朋友高兴地举起了小手,其他小朋友有点爱唉声叹气)
老师:没有数到100的同学,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100个呢?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朋友们通过补和去掉两种方法都得到了100。)
老师:下面老师请每个小朋友数出10个学具,统计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交流,一分钟不到,快的同学只有几秒种)
(学生交流,有的用了一分钟,有的一分钟不到,大多数在一分半钟左右)
老师:刚才小朋友们先数了10个学具,又数了100个学具,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数10个要快,100个要慢,可以体会到10 比100小的多。)
3、 三数学具,从空间上体会百以内素数的大校小。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数数、汇报时认真高兴的样子,老师也特别高兴。可是,现在你们看看桌面上的学具,一堆一堆的放在一起,你们自己知道是100,可别人不知道,能不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看你的学具就知道是100呢?
学生:老师我们把小正方体10个一排,10个一排放好,一共放了10排,一看就知道是100。
学生:我们把小棒10根扎一捆,10根扎一捆,几捆就是几十,现在有10捆就是100。
老师:除了10个一堆或者10个一捆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老师:接下来就请你们根据刚才的方法,再来数一数学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自由地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很快地数好了学具。他们把学具或10个一堆,或20个一堆,又或者5个一堆的摆放在桌面上。)
4、 在活动中了解进率。
(桌上放有许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其中一个小杯子中放了一粒花生米,另一个放里10粒花生米。)
老师:这个小杯子里有一粒花生米,这个小杯子有10粒花生米,你们能根据这10粒花生米挑选一个适当的杯子装出100粒吗?
(学生取出一个中杯子,每次装10粒,倒入一个大杯子,倒了10次。)
学生:中杯子每次装10粒花生米,装了10次,都倒入大杯子就得到了100粒花生米,我就知道10个十是100。
老师:现在大家来比较一下三个杯子里的花生米,1粒、10粒、100粒,哪个多?哪个少?
(10比1大,100比10大,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三)、沟通提炼,理解数的组成。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宝”游戏,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聚宝箱”,里面盛满各种宝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配上背景音乐,学生探宝)
学生找到第一个宝物:数出46个学具,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46。
学生找到第二个宝物:这儿有一些方块图,你知道它们各表示多少吗?
(18、20、59、88、100)
老师:怎样摆出53根小棒?
老师:35和53种的“3”和“5”所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按照年龄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7~12岁的儿童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本节课的教学能紧紧围绕“百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这一重点,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学习材料,采用直观法教学,通过三次数数,从时间、空间等多方面掌握较抽象的百以内的数。让学生亲身体验数的大小,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游戏是培养数理逻辑智能的好方法,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一切学习都蕴含在游戏中。本课中的“探宝”游戏,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由于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别人那里有什么宝物,于是就去别人那里“探宝”——也就是去解答各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都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能力编写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后都可以解决,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
在教学过程种,教师多次鼓励学生讲出思考过程,“你是怎样想的呢?”“你是怎样想到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诸如此类问题,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展示其思维过程。如学习“进率”时,老师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中杯子每次装10粒花生米,装了10次,都倒入大杯子就得到了100粒花生米,我就知道10个十是100。”这样通过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可传递性原则总结出相邻位数间的进率是10,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数理逻辑智能也得到了锻炼。
(二)、恰当地运用多元智能。
加德纳认为,人人都有智能长项,个个都有发展潜力。运用多元智能意味着给学生运用各种智能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在固定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教师应致力于构建“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课程模型,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传统的学科内容和技能方面来运用他们的智能强项。
例如:在感知数的大小时,通过三次数数,或用小棒摆数,或用杯子装花生米等,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操纵物体来理解数,这样让具有很强的运动智能的学生依靠触觉和运动发展了知识。又如,在比较1粒花生米,10粒花生米和100粒花生米的大小时,就充分运用了视觉——空间智能。还有,通过小组合作数出透明塑料袋里的学具,或者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怎样才能得到100个学具?运用的是人际交往智能。而语言智能则是贯穿始终的。而在小朋友们 做“探宝”游戏时,教师配上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益于学习的积极的情绪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焦虑心理,此时在创造音乐智能环境的同时,也让音乐促进了智能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则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让学生更加聪明。
通过“百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实践与反思,不仅使我亲身体验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组织学习,更能使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得到发展,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让我感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强项智能得到充分发展,并通过强项智能带动弱项智能的发展。正如加德纳所说,所谓科学的教育,就是发展学生的优势,增强儿童薄弱环节的教育。让我们抓住每一个培养学生智能的契机,掌握更多的培养学生智能的策略,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智能潜力,真正做到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著,沈致隆一译:《多元智能》网上1999年版。
2、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3、钟启泉:《“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上海教育》2001年第15期
4、夏惠贤:《如何成为一所多元智力学校——来自美国新城市学校的案例》《上海教育》200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