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拉动内需是宏观经济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我们的4万亿刺激经济的庞大计划,主要的投资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兴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桥梁、机场,来带动GDP的增长,抵抗经济下滑带来的冲击。但是,正如巴曙松教授所言,此项政策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过了“瓶颈”阶段,过去搞基础设施建设是雪中送炭,现在就是锦上添花了,效果自然是不同的。
从过去看,在内需的三驾马车中,中国的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较大,特别是政府投资拉动。中国的经济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特点。在我们的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占25.7%(2000年),而经济建设经费占行政管理支出的32%,同比之下, 美国的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占9.9%,俄罗斯7.6%, 印度6.3%。
政府投资主导增长的结果是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在过去的十年里,国有部门的收入增长最快,收入分化严重,居民消费难以启动。1998年的时候,中国居民的消费对GDP的贡献还有45%, 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之后,居民消费贡献不断在降低。10年下来,消费对GDP的贡献只剩下35%。增长的财富和福利集中在政府和企业那里。
拉动内需要转变思路,不能光把眼睛盯在道路桥梁上,要多考虑增加消费。有的人以为投资增加了,收入就增加了,根据乘数原理,消费就上去了,但是,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的观点,消费取决于人们对自己一生可能的全部收入的预期。消费决策反映了人们实现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的企图。中国目前的银行储蓄2 1.5万亿,贷款3.5万亿,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原因是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养老、医疗、教育支出的负担太重了,花钱的时候怎么能没有顾虑呢?
将4万亿资金的一部分有计划的用在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上,适当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增加就业服务机构的经费,对工人(含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拿出一部分资金,增加大学公费生的比例,这些措施对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从而真正提高我们的消费率,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拉动内需的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保障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