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说NO的权利(2月4日)


 

尊重自己说NO的权利
 
关键词:说NO的权利 不识好人心
 
曾经多次有研究预测学的朋友专业而热心地给本人“算命”,有说本人名字的笔画中带着不吉利的数字,不改名字就生命坎坷,健康难保,事业遭遇挫折的;也有说某年某年本人会有厄运当头的;也有说让本人待人不要过于直言不讳,而要变换一种生活态度。
本人却对那些建议说了No,依然我行我素地做那个最喜欢的自己。
另外,由于已经有10年以上的时间醉心于文字工作,虽然生计还不用发愁,但一直也没有什么剩余下来的钱,但由于本人追求的并非物质上的锦衣玉食,而是那种简单而闲适的生活,相对于那种拿人钱财受人管的生活,本人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且没有来自父母与自己的小家庭的压力,因而主动去找工作的勇气和冲动就欠缺了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也经常有朋友由于能力、人品与经验等方面而希望本人加盟于他们的事业。但在本人看来,暂时的协助很乐于去做,但长期地被束缚在一栋办公楼里,总是有虚度光阴的感觉,面对同一群人,总是没有尊重自己的创意来得更难以找带可以分享的东西。在感情上,更有些或者自我推荐、或者热心介绍婚姻大事的,但本人大体婉言谢绝。
本人却对那种热情说了No。依然我行我素地做那个生活惬意的自己。
 
虽然感觉那有些“不识好人心”的意思,但本人感觉做人一定要对一些事情说No的好。因为每个人都跟别人不一样,当你接收了别人的意向就意味着你在改变自己。
当你用肯定性、论证性、说明性、阐述性的方式去思维的时候,你就是在为自己贴标签。贴了标签就需要去证明、去论证、去说服别人相信“你是什么”,为了证明就要耗费体力资源。但不要忘记,人们对描述性的东西总是本能天生地持怀疑态度的。
习惯于说No的人不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而是用减法同样否定的方式去思维,一旦条件达成,就会全力以赴。当别人对你说NO的时候,不是在拒绝,而是在选择;不是在否定你的美意,而是在思考与权衡;除非发生了原则上的冲突,否则就不是斩钉截铁,而仅仅是慎重。
 
学会用否定的思维方式,会让你越来越清晰,包括你的定位、目标,你所可以走的道路,你所选择的合作伙伴,所受到的各种干涉以及前进过程中的各种岔路的可能性。
否定与拒绝性的思维方式也许是战略决策中的最佳方式,因为那是让你自己对未来更清晰,而不是由于有太多的标签而增添不确定性。
但当你说“我不是XXX”的时候,只要说结果而不是去论证。你只是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而不需要去论证。从另一方面,你也是表明自己不是他的敌人。
所以,不管是面对一个机会说不,还是面对经常性地对你说不的人,把问题看开了,——也就释然!
 
1996年,几乎所有的中国青年都看了一本名字叫《中国可以说不》的书,这本书让很多人热血沸腾。可惜的是真正应该看那本书的人没有看,或者是看了也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
从一个家庭到一个企业,从一个国家到一个民族。
越大的机构,其所做出决策的影响力与波及的范围也就越大。正确的决策是得人心符合民意的,那么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错误的决策却会让相关机构倒退并沦落成为别人的附庸。如此,最高首脑所制订的战略方向与执行规划就成为最需要审慎的事情,说No的概率比说Yes的概率应该高出数一万计。
对一个国家而言,说No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应该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谨慎。而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或者是受到胁迫地去做的,指导思想绝对不是自己想要什么,更不是外人想要什么,而是自己的民族与自己的子民想要的是什么。更不是顺人情地去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决定。
 
当我们习惯性地按照别人限定的标准去做,习惯性地被人拒绝、并在面对拒绝默默承受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主选择生活内容与生活品质的意义。
当一个人习惯性地对别人说“诺”的时候,在心里已经被奴役了;当一个政府所代表的国家与民族习惯性地顺应其它国家的利益需求而做出让步,将他国与国际“友人”的需求与好恶凌驾于本国子民的利益之上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沦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每个人都需要充分意识到自己说No的权利,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别人说No的权利。
从责任讲,领导人是需要养成说No的习惯的;从道义讲,你面对一个成熟的人,一个领导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应该习惯于听他对你说No。
 
贾春宝
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