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开启密钥:平均20倍PE
A股IPO已关闸五个月,重启传闻在近期频频出现。但证券监管部门是如何判断IPO启动或者暂停时机,目前阶段又是否适合IPO的重新启动,从历次的IPO关停重启时点中发现其中暗藏玄机:自从2005年5月起,每当市场平均市盈率(PE)稳定在20倍上方或者下方时,IPO就会重新启动或者暂停。
这或许是一个巧合,但20倍这一个数值却的确一直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起着微妙的平衡作用。
IPO的密钥
事实上,IPO的启动和暂停一直都与二级市场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监管部门用来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而根据本报统计,2005年5月以来的近四年时间里,IPO的启动和暂停与A股平均PE有着十分有趣的关联。
PE即本益比,又被称为价格收益比或者市盈率,由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计算而得,PE是常常被用作衡量股票价格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资料显示,2005年5月末,上海A股的平均PE为15.64倍,而在当年4月之前,上海A股的平均PE都在20倍以上。然而就在5月份三只中小板企业宁波华翔、晶源电子及三花股份放行后,IPO便从2005年6月开始被暂停了整整一年。
在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间,上海A股每个月末的平均PE都低于20倍。2006年6月,虽然月末平均PE还是低于20倍,为19.87倍,7月末则为19.99倍,都十分接近20倍,基本可以说已经稳定在20倍。
而也就是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上市,并由此打开了IPO重新启动的闸门。从那时起一直到2008年7月,上海A股平均PE都维持在20倍以上,而2008年8月和9月,平均PE再度回落到20倍以下,分别是18.11倍和18.66倍。
2008年9月25日,华昌化工上市,但它也是截至目前最后一个上市的公司。此后至今,上海A股市场PE也一直未能超过20倍,IPO也一直关闸。
面对这四年间IPO与20倍PE的对应关系,国泰君安证券企业融资和收购兼并业务部门的有关人士表示,“IPO的启动和暂停主要是受市场‘冷暖’的影响,而监管部门也有一些对市场‘冷暖’的判断标准,其中就包括各方都十分关注的市场平均PE。”
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的一位高级经理虽然并不认为20倍平均PE与IPO有必然关系,但他却也表示,监管部门应该有着一套判断市场的指标,而20倍平均PE可能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数据,只是“不见得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为何20倍这一水平成为了“标准”,华泰证券一位资深投行人员指出,“这也是投行领域中经过市场慢慢积累出来的共识。”
而知情人士还透露说,一些投资机构其实也一直把市场平均PE是否超过或低于20倍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重启脚步临近
不论20倍平均PE是否是IPO启动或者暂停的决定性的指标,还是仅仅是一场巧合,但可以发现的是,近来市场平均PE经过一轮大幅度反弹后已经逐渐接近20倍,而也就是这段时间,恢复IPO的呼声和传闻此起彼伏。
由此也可说明,IPO的脚步的确随着市场平均PE的上升而越来越接近。
数据显示,2009年1月末,上海A股平均PE为16.25倍,而截止到2009年2月19日,这个数字已上升至18倍以上。
广发证券某保荐代表人较为认可20倍PE的作用,不过,“要真正开始恢复IPO,并不是只要一两天的数值回到20倍以上就会开始的,考察的时间通常需要一两个月,等市场平均PE稳定之后。”
因此,“从目前状况来看,IPO立即开闸可能性不大”,上述广发证券保荐人还指出,“毕竟18倍多一些的水平还不足以触动监管部门拉开闸门,或许二季度时才能看到PE水平达到‘要求’。”
但目前已经有大量企业焦急着等待着IPO的开闸。
据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4月份以来,共有33家企业通过发审会批准,但尚未发行上市。其中,大多数企业在IPO暂缓发行的前夕即去年7、8月份通过发审会审核。另外,还有3家企业于2004年过会,目前也处在待发状态。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36家已“过会”企业外,现在在会里面排队的企业已有300多家。
不过,2月19日,在“2009上海国际金融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表示,IPO重启比较乐观的看法是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