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谦谦君子,只求学问 —— 他是作家,妙笔生花,激扬文字,用侠情打动千万人心;他是报人,捭阖纵横,针砭时弊,一支笔论尽风云变幻。耄耋之年,他喜获剑桥大学“荣誉博士”。81岁,他为何执意攻读学位,重返校园?
不是经济学的玩笑——从纯经济的视角来分析,金庸远赴英伦苦读二三年,成本可非同一般。其间商业活动减少、人气降温下跌的损失自不必说,要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博士课程,并不像读《鹿鼎记》那样轻松写意。那么,读博的收益真的能超过这些成本吗?……应该说,金庸所关心的不光是剩下的若干个年头,他更在乎的是自己身后的名声。读博注定要成为一段文坛佳话,这个收益可是无限期的啊!
·我是不求学位,只求学问。我在浙江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人家说我学问不好,不够做院长。别人指责我,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我向浙大请了假,来这里读书。·别人批评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总是有缺点的。读书总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旦夕毁誉何足道,百年成败事非清。
·综合一生,我觉得自己还行,也蛮快乐的。我念书做学问都感觉很开心。如果真有上帝,我觉得他对我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