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赌局:华尔街崩塌深度解密(2)


  华尔街赌局跟拉斯维加斯赌局,何其相似!华尔街赌局里的"明星"所制造出的明星光环,何其耀眼。那是亿万赌徒的北斗星啊!出门有喷气式飞机、直升机、豪华礼车……明星效应,堪比好莱坞。谁知海啸袭来,却是泥菩萨过河。商人不知亡国恨,大限来时各自逃。"全部的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相和谎言的连续剧。"泡沫制造者,用一个新的谎言去圆前面被戳破的谎言。他们既是赌徒,又是发牌员,还是赌场规则的制造者--这样的赌局,谁能够赢?

  第22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1)

  华尔街赌局跟拉斯维加斯赌局,何其相似!

  华尔街赌局里的"明星"所制造出的明星光环,何其耀眼。那是亿万赌徒的北斗星啊!出门有喷气式飞机、直升机、豪华礼车……明星效应,堪比好莱坞。谁知海啸袭来,却是泥菩萨过河。商人不知亡国恨,大限来时各自逃。"全部的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相和谎言的连续剧。"泡沫制造者,用一个新的谎言去圆前面被戳破的谎言。他们既是赌徒,又是发牌员,还是赌场规则的制造者--这样的赌局,谁能够赢?除非赌场关闭,荷官不会失业。不幸,华尔街"赌场"一家接着一家倒闭。赌场大亨,或搭着金色降落伞,落到平安之地;有的逃脱不及,成了暴利自焚者,在金融风暴中葬身大海。

  怀着梦想投身华尔街的一代精英,为华尔街熏染,成为逐利之徒;一夜醒来,华尔街崩塌,惶惶不可终日。其中不乏海外游子,一夜成了"金暴海龟"。

  归去来兮,华尔街已芜,胡不归?

  陨落的明星

  企业高管作为企业的明星代言人,是他们将企业推入崩塌的深渊,他们扮演了误国、病国、殃民的角色。

  --Julia Wu

  巴菲特被称作"股神",中国股民对他也十分熟悉。据说他有80亿美元常年在股市里出出进进。俗话说,船上有货关心潮涨潮落。这位老兄尽管最近没赚着钱,还丢了不少钱,但他的主张仍深具影响力。美国人把他视为"美国的标志"。

  --《影响美国的金融五大鳄》

  格老最近好像在走背字。不久前他在国会作证时承认,自己过去对经济的判断有严重失误,因为他太相信那些金融公司的老板们能够自律,结果错了。中国人习惯称这位老兄为"格老",足以说明他在经济领域的分量。但这位老大的权威最近也在遭遇挑战,大事不糊涂,小事说不定。或者这位老权威在某些大事上也错了?

  --《影响美国的金融五大鳄》

  光环退却是凡人

  金融风暴将曾经罩在华尔街明星代言人身上的光环迅速打破。如果不是这场金融风暴,这些被包装成传奇人物的华尔街英雄,照旧坐着他们的私人飞机,以高高在上的神秘地位,到处忽悠掰和。

  悲惨的命运将接二连三地降临在他们身上。有的是一文不名,有的是名声扫地,有的甚至是牢狱之苦。名声和饭碗保不住仅仅是表象,更大的煎熬是良心的不安和道德的谴责。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纠缠在一起,像一道道绳子一样,从内到外,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明星代言人窒息。

  先从贝尔斯登的明星代言人说起。危机爆发时,一把手詹姆斯·凯恩已经73岁了。七十而行不逾矩矣。原本可以安稳解甲归田的詹姆斯·凯恩最后还是栽了。他用50年的时间完成职业生涯的原始积累,2001年登上第一把交椅,看上去铁定戴着皇冠,光荣退休。但历史还是无情地嘲弄了这位垂暮老人,层层揭秘的内幕,处处尴尬和无奈的绝境,公司被迫沦落到被收购的命运。这位没有坐稳末班车的老人不光颜面扫地,也"很痛,很受伤"。

  二把手沃伦·斯佩克特更是直接的替罪羊。对于他的下台,新闻界用相当公关的隐晦词语评论--沃伦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又一个牺牲品。这位49岁的二把手,是贝尔斯历史上的"金童",32岁就当上公司董事。但这次彻底的"被解雇"让其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辉煌黯然失色。1983年,斯佩克特加入贝尔斯登,作为交易员负责固定收益和资产管理业务,曾被认为是73岁的首席执行官凯恩的热门接班人。

  当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倒闭时,陷入危难的贝尔斯登正处于多事之秋,帮派林立,内讧四起。当时,贝尔斯登举行特别股东大会对摩根大通的并购案进行表决,但股东们仍然希望可以阻止并购的发生。而此时的贝尔斯登内部,一股相互指责的怨恨之气正在滋生。

  第23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2)

  第一个人物话柄靶子射到了凯恩身上。对其颇多怨言的是格林伯格,贝尔斯登前董事长。格林伯格说,凯恩忽视了他在2007年夏天次级按揭危机开始时提出的警告,导致贝尔斯登产生危机。对于指责,凯恩反唇相讥,说实际上格 林伯格从未提出过警告,而且格林伯格作为贝尔斯登的风险监管委员会主席,现在却逃避责任。

  格林伯格80岁,保持了姜还是老的辣的风格。1978年,他成为贝尔斯登的首席执行官,而就在1993年,凯恩取代了格林伯格的位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格林伯格与凯恩的梁子就在那个时刻结下了,为今日的纷争埋下了导火线。看上去老了的格林伯格暂时退居幕后,担任贝尔斯登风险监管委员会的主席,同时还任职董事长,掌控着贝尔斯登的部分重要客户。算来算去,怎么着格林伯格比凯恩也大7岁啊,也难怪人家老帅挂马,威风犹存。

  格林伯格有很多机会提出公司在次级按揭管理和对冲策略中的缺陷,但是他什么都没说。也不知这一个对格林伯格表示非议的成员是不是凯恩派的,反正,从各个层面显示的现象表明,贝尔斯登内部的水相当地浑,几欲迷住局外人的眼睛。

  贝尔斯登公司联席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在2007年8月对外宣布辞职,艾伦·施瓦茨成为公司的唯一总裁。由于经营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善,贝尔斯登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恩也于2008年1月对外宣布离职,施瓦茨接任该职。唯一总裁施瓦茨也不能力挽狂澜。在这场口水大战中,没有赢家。现在反目成仇的格林伯格和凯恩曾经共同进退。1969年,格林伯格聘请凯恩担任贝尔斯登的股票经纪人,两人一起工作多年,曾经是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搭档。面对那些在贝尔斯登中失去工作的同事,两人都纷纷对同事们这一遭遇表示了遗憾,但对于彼此,他们曾经在一起工作了40年,那些配合得天衣无缝的精彩时刻,那些共同缔造商业财富故事的光辉岁月,早已如雁群掠过,毫无痕踪。

  商人不知亡国恨

  五大投行消失,除了将给股市带来剧烈震荡外,还对华尔街的就业格局产生巨大冲击。雷曼破产、美林卖身给美国银行后,遭到迎头棒喝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箭在弦上,不得不加快了整合步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得不在维持利润和保护存活的两难处境中挣扎,风光不再。

  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幸运儿。五大投行变化格局的实质性冲击,全军覆没,加速了混业经营,作为商业银行,它们必须接受政府严格的监管,运用不受监管的杠杆资金大幅降低,盈利水平无法与往日相提并论。花旗等商业银行早就在积极从事投行业务,这次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华尔街向混业经营转型。

  第24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3)

  在这场风暴中,受害最大的是一线的员工,雷曼兄弟破产前已裁掉约3000人,剩下的2.5万名员工也需要各奔东西,寻找出路。就是破产的贝尔斯登,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中,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没有裁掉一个员工。而在21世纪这场金融风暴中,美林公司约6万名员工,大多数饭碗不保。员工如惊恐鸟兽般离散,而那些呼风唤雨的高管还可以保持残存的体面生活。

  2008年初,74岁的凯恩已被迫辞去首席执行官的职务,留任董事长。当并购交易完成,他离开服务多年的贝尔斯登。而在贝尔斯登的股价崩盘时,凯恩以6100万美元的价格抛出全部贝尔斯登股票,两年前这些股票价值10亿美元。他大约损失了9亿美元。相比之下,巴菲特是多么的高尚,他一直持有的公司股票权限并没有变化过,而其女儿在多年以前,卖掉自己的股份。随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成长,巴菲特的女儿并没有分享到超额的伯克希尔·哈 撒韦公司的成长盛宴。正如巴菲特教育女儿要与公司同进退外,看上去,凯恩是到了砸锅卖铁讨生活的时候了。

  赶在最后关头出货,凯恩还是幸运地获得了普通老百姓难以拥有的财富,这至少可以让他的晚年过得相当体面,不至于捉襟见肘。但这所有的财富已经 是全部的总和,没有排除通货膨胀、收入枯竭与支出无度等其余因素。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习惯了大手大脚的高管们可能不能马上适应过来,生活的奢华与糜烂,还是一天又一天伴随这些华尔街大亨。2008年9月16日,AIG获得85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给众高管放假一星期,到加州莫纳克海滩一家五星级度假中心消遣。他们在那里尽情泡吧、打高尔夫球并举办沙龙。发票记录显示,AIG花费超过44万美元,含15万美元餐费、2.3万美元健身费20万美元住宿费。另一方面,AIG高层主管在先前还爆发花了10万美元出游、打猎的豪奢举动。改写一句古诗,正是:大亨不知大窟窿,群起 约打高尔夫。

  国会议员对参与这些奢华消费的高管感觉到愤慨,他们乘着私人喷汽式飞机来国会请求救援也倒罢了,姑且可以看做是讨钱十万火急,飞机可以节约旅途时间,可以赶紧拎着钱袋去救火。但怎么钱一到了他们手中,马上用来填补了酒囊饭袋?

  国会议员没有理由不对这些奢侈的大餐与昂贵的消遣倍感愤怒,寻常美国百姓日子过得那么紧张,他们失去了工作、房子和保险,但当纳税人拯救AIG后不到一周,这家公司的高管出现在全美最昂贵的度假胜地,聚餐饮酒。

  这些高管的奢侈生活都是无形地掠夺了普通老百姓的物质财富。纽约检察长Cuomo在2008年10月7日说:"AIG要做两件事,第一也是最重要的,AIG要停止不适当让纳税人气愤的花费,这些钱都是纳税人付的,不准再有打猎行程。"当记者询问AIG前CEO:"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跑去度假?不知道你有去吗?"

  第25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4)

  这位前CEO匪夷所思地回答:"没有!"

  对于华尔街的挥金如土,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因为投行原本不在美联储的监管之下。在利益的驱动下,投行利用重金,在国会雇游说团,阻止国会授权政府机构对其监管。有钱能使鬼推磨,利益推手下的权势团体必然会为其代言,而他们的发言和表态也代表这个阶层的利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麦克法登说,在追逐利润过程中,银行家有责任保护客户利益的传统理念被抛诸脑后。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一个鲜明的例子,就在衰败苗头初显,投行开始身陷危机时,一直深受风险控制,信奉止损原则的投资银行家们,他们会傻到迷信经济危机的周期解释,一味地赌上花样繁多的金融手段吗?别忘了,他们都是高智商人士,他们的教育背景令人眩目。

  很多首席执行官不愿承担损失,宣称"我不能以远远低于基本面决定的价值出售这些资产"。事实上,他们所认可的基本面价格,并不是市场认可甚至最验证的基本面价值。固守着纸面财富,结果"深度套牢",雷曼兄弟最终破产就是这个原因。

  断腕求生是需要勇气的,怕就怕,华尔街大亨们只有眼前的既得利益。他们救这个企业,是有利益考虑的;同样,他们不愿意救那个企业,也是有其自身考虑的。雷曼兄弟的福尔德那么聪明,怎么会一直想不通,雷曼兄弟是政府唯一一个不肯伸出援手救援的企业呢?芝加哥大学的商学教授卡什雅普说,华尔街大亨不会对最困难的金融机构施以援手。在他们看来,像雷曼兄弟这样的公司破产,带给他们的损失可能不大。其实他们不晓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暴利自焚者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相和谎言的连续剧。

  --索罗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

  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

  --《新闻晚报》

  夭寿的明星高管

  在出席国会听证后,福尔德好像没事一样,照例前往健身房锻炼。不愧是大企业的CEO,平时练就了宠辱不惊。天塌下来有国家挡着,怕什么啊,况且,就算企业跨了,还有"金色降落伞计划"呢。美国是不会不给破落企业家饭吃的,坐不起喷气式飞机,还是可以坚持上健身房溜达溜达的。

  第26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5)

  健身,已成为福尔德每天雷打不动的日常程序。他换上运动衣,走到一个跑步机上,开始了他的运动。跑步机正前方有台液晶电视,正播放CNN的即时新闻。

  一名在旁边锻炼的男子见到了福尔德。显然,在旁边锻炼的男子看了刚才在新闻节目中播出的国会听证会的内容。他看着福尔德,面部表情有些怪异。他也不打招呼,也不说话。只见他静悄悄地走过来,朝福尔德狠狠地瞪了一眼。突然,他把手举起来,一挥拳,向福尔德击去。福尔德没有预防这个走向他的人会朝他进攻。他正在跑步机上跑步,来不及躲闪,只本能地偏了偏头。那只拳头刚好打在他的脸上。

  这段真实的场景历历在目,我们读着仿若身临其境。福尔德真是命苦,世界仿佛都跟他有仇,躲到健身房里都要被人打。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福尔德被袭,完全是自讨苦吃,暴利自焚。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福尔德先生一直就没有好果子吃。最倒霉的时光,就在国会的听证上,福尔德面对国会议员的提问,他发火了。他愤怒地说,在被人整垮之前,他一直质疑为什么美国政府不出手援救这家有158年历史的投行。议员们对雷曼兄弟倒闭前所处的艰难困境非常清楚。

  带着愤世嫉俗,语出讥诮的福尔德激起了公愤。他其实是自己让自己下不了台阶,福尔德的回答引起了一阵嘲笑的嘘声。也有人禁不住摇头。"你的公司现在破产了,我们的经济也乱套了,而你却依旧持有着4亿8000万的雷曼兄 弟薪资和分红。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问你,你觉得这公平吗?"民主党籍议员亨利问道。他的质疑也代表了很多议会人员的共鸣。

  福尔德没想到,他的愤怒按照他的本意,也许是发泄对失落的财富帝国的郁闷,或者还在做唤醒政府救援最后的一搏,但这种不负责任、把责任都推给别人、不从自身反省的态度很让人失望,甚至非常愤怒。议员们开始七嘴八舌地群起而攻之,被围攻的福尔德被迫公开应对自己的薪酬,态度依然强硬乃至倔强:"实际是我自己在过去8年了只得到3亿美元的薪资和分红,而不是4亿8000万美元。"

  简直是鸭子死在田坎上--嘴壳硬。福尔德的强硬,根源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他成长的职业氛围。华尔街精英一直被惯着、宠着,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巨额的财富和超常的利润是对自己聪明智慧的回馈。殊不知,这钱多得跟抢来的一样。强盗有强盗逻辑也就算了,但拿着强盗逻辑到处吓人就不对了。

  与福尔德和议员辩论财富合理与否相反的是,中国企业家牛根生主动减薪,在蒙牛总部"集体渡难关"的气氛非常浓。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为表示对三聚氰胺事件负最大责任,从2008年10月开始主动减薪50%。没有裁员,也没有减少普通员工的工资,但高管的工资已经减少了30%~35%。同样的,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对汽车三巨头(Big Three)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总经理表示愤怒。"美国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工资远高于丰田和本田的首席执行官,但美国汽车公司的亏损反而比日本汽车公司更大,这说明美国汽车首席执行官根本没有看到这个世界是如何变化的。""如果CEO的财产达数千万美元,解雇职员却不觉得有丝毫良心不安,那至少他们自己也应该做出一些牺牲。他们自己也应该放弃分红。遗憾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国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美国整个企业界高层存在的慢性自杀。"可见,CEO败家,CEO误国,CEO害人害己。

  第27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6)

  机关算尽太聪明

  有人据此看出了福尔德无耻得令人发指的思维逻辑。"他责怪每一个人,唯独没有责备自己。真想扁他一顿。"其实,福尔德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很少吗?自己犯下了害人之罪,却是被害的人的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人,何止王熙凤一个?但结果总是一个,就是害人始,害己终。激怒众人的福尔德正用他的生命做"对痛苦的研究",这位CEO正经受人一生中生命所能经受的最大痛苦。

  雷曼兄弟CEO福尔德的净资产出现了大幅缩水。直至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当时他以每股21美分的均价出售了超过300万股公司股票,总价值约为64万美元。64万美元在房价高峰时期,还不能买到加州的一栋豪宅。但这位风光CEO只得赔本认栽,仓皇出仓。

  一家具有158年历史的公司,曾被评为"大到不能破产的公司",真是中了这个无言的魔咒。成王败寇,投机者在市场高歌猛进的时候是英雄,泡沫破灭之时便难逃被唾弃、被谴责的命运。

  福尔德在2004年曾以137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一幢海滨别墅。自那以后,他一直在翻修这幢别墅。福尔德夫妇仍然拥有相当规模的艺术收藏品,他们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的主要居所包括一个室内壁球场。他们的其他资产包括位于公园大道上一座价值2100万美元的公寓、佛蒙特州的一处居所以及爱达荷州的一处房产。

  此外,福尔德并不是唯一正在出售资产的雷曼兄弟公司高管。前公司总裁乔·格里高利在纽约州汉普顿价值3250万美元的豪宅正在待售。过去,格里高利一直搭乘直升机往返纽约市及他位于纽约州亨廷顿的居所,如今,直升机已经被卖掉了。

  泡沫破灭,公司倒闭,那些先前被称做华尔街英雄的人们,也会被重新定义。

  福尔德时运不济,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福尔德这位雷曼兄弟的前任董事长,余生将一直活在他一手制造的巨大的失败阴影中。就算他能原谅自己任内把雷曼兄弟带向破产,但不能原谅美国政府不拯救做法的他,接下来不得不在雷曼兄弟位于曼哈顿中城总部大厦的31层办公室接受相关机构的调查。

  说他是暴利自焚也好,说他是咎由自取也好,反正这个企业明星是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最不圆满的句号。长期以来,他一直鼓励员工持有这家有着158年历史的公司的股票。因此,在倒闭之前,雷曼兄弟25%的股份由公司员工持有。2007年2月,雷曼兄弟的股票飙升至86.17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当时福尔德所持公司股票的价值高达9.935亿美元。

  比起那些奉献青春、热血甚至信仰的普通员工,福尔德的投资回报还不赖。过去几年间,福尔德已经陆续出售了部分雷曼兄弟的股票。从2003年9月到2007年6月──大约就是信贷危机开始的时候,他通过出售公司股票进账1.393 亿美元。

  第28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7)

  大投机玩家们翻船

  回放历史,我们看到了惊人的相似。美国早期著名大投机玩家们的命运似乎总是不济:利特尔在19世纪30年代是华尔街上最著名的投机者,并且保持这一名声长达二十多年之久,虽三次破产,每次都像一只不死鸟从灰烬中重生,最终,他在1857年的市场崩盘中第四次破产,从此一蹶不振。

  德鲁在伊利铁路的投机中被同伙所伤害,最终在贫困潦倒中死去;菲斯科在一场绯闻事件中被枪杀;古尔德作为那个时代最聪明的玩家56岁死于肺结核;庞兹的命运也很惨,在1949年去世的时候,躺在巴西一家医院的慈善病床上,他口袋里仅仅只有75美元。

  除了不幸的雷曼兄弟外,大部分人在近年的金融豪赌中获利匪浅。他们是金融风暴的肇事者,却又是金融风暴的获利人,以致引起全球的共愤,如同过街老鼠。

  华尔街的历史,是有这种聚众赌博进而病毒式扩散的基因。

  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暴利自焚者,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在近年中国股市上,也出现了这样发人深思的实例。一个名叫朱耀明的集资黑庄,人称"朱大户"、"股市黑庄"。

  朱耀明的所作所为震惊了证监会,连带性伤亡还波及为之服务的证券公司。新华证券本是一家盈利的证券公司,因为他而严重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紧急关闭,一个大户就这样断送、整没了证券公司。

  朱耀明通过设立数千个股票账户,采用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等方式操纵证券交易价格,严重破坏证券市场管理秩序,扰乱证券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此前,他还诈骗银行贷款,骗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炒股和还债,致使该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最后,朱耀明锒铛入狱,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4年。

  最近,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而接受调查,其具体原因据说是对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股价进行操纵。黄光裕其兄黄俊钦创始了新恒基集团,于2001年12月着手收购*ST金泰,在*ST金泰分别持股10% 和1.92%。整个2006年,*ST金泰的换手率奇高。就在2008年11月24日,国美电器停牌。根据香港《明报》报道,国美近年积极搞收购合并,以扩大市场占有额,为此耗用了巨额资金,经营成本也因为分店及员工数目急增而大幅上升。而当金融海啸来袭,国美销售业绩急跌,但开支方面却由于许多店铺签了固定租约,而在新《劳动合同法》下又不能任意解雇员工,故面临收入下滑、但开支未能减的局面。而国美高层被查一事曝光后,供应商可能会追讨欠款及收回货物,令情况恶化。

  第29节:第四章 老千众生相(8)

  2006年10月底,国美因其早年间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这一事件,一经国内主流权威媒体《财经》杂志披露后,立刻引起悍然大波。有知名电子集团要求下属公司停止向国美电器供货。而更多的家电企业已经降低国美电器的信用评级,停止与国美电器的延期支付交易,改为现金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失。

  华尔街集体欺诈

  当年,纽约检察长斯皮策起诉美国国际集团和美林等大公司,也只是换得了对美国国际集团14亿美元的罚款。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应为金融欺诈而吃官司,以致金融欺诈慢慢变成一种华尔街常态。集体的欺诈像南美洲的那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演变成金融风暴乃至金融海啸。美国看来虽不是"官官相护",但至少是"官商相护",连堂堂的纽约州总检察长也奈何不了他们,不光没有扫清华尔街的污垢,而且连自己也给赔了上去。"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2008年11月初,美国政府为彻底调查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找到真正的金融危机罪魁祸首,国会聆讯5位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人,即所谓的风险投资家,调查这5位投资大鳄在金融危机中所起的作用。约翰·保尔森、乔治·索罗斯、詹姆斯·西蒙斯、菲利浦·法尔科内和肯尼斯·格里芬这5位投资大鳄向美国国会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作证,说明其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一些投资行为。

  有趣的是,约翰·保尔森这位金融大鳄与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同姓。有人开玩笑说布什总统选错了财政部长,让约翰·保尔森当财长就不会造成次级贷市场的亏损。索罗斯是全球知名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也是此次美国国会重点调查的对象之一。索罗斯曾经直言不讳地批评布什政府,而且向民主党提供了大量的竞选资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免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对他的调查。

  美国国会已经发动一切力量找到这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那些聚众赌博的人,那些参与豪赌的人,将为自己的赌博投机行为付出代价。美国司法部门正加大力度对在全球信贷危机中有欺诈嫌疑的华尔街金融企业进行调查,欲将华尔街中有欺诈嫌疑的金融企业绳之以法。美国司法部门将增加专案人力,这些新增加的人力将会采取一些新的策略和紧急行动。结果如何,我们暂且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