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近3亿网民,当今社会人们对腐败深恶痛绝,参与反腐败热情极为高涨,网络最大益处是不易受他人控制,监督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张“天网”。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
据新华网报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对党员干部的反腐监督等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尤其是2008年,一些党员干部腐败、作风等问题,或暴露于网络,或因网络的关注而使得事件更加接近真相。网络已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监督官员的另一种力量。
说到网络监督,著名的江苏徐州“一夫二妻”区委书记事件最为典型,这是近年来网络曝光腐败官员受到处理最快的一个案例。徐州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董锋曾威胁妻子:“北京、南京、徐州我都拿钱买通了,你敢举报,我一个电话,就叫你坐牢。”但是,他万万想不到,有一方他没有“买通”,也无法“买通”,那就是网络和网民。
2008年7月6日晚,徐州市一位大学教师王某,接受该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董锋妻子委托,邮件发给《中国维权服务网》,内容包含董锋包二奶以及经济犯罪等问题,《中国维权服务网》经核实后,根据证据材料撰写出《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一文,文章上网以后,各网站纷纷转载,董锋知道事情败露,第二天即向徐州市委交代问题,当地纪检部门根据董锋交代和掌握的事实对其展开调查。之后,徐州市纪委迅速对董锋采取行动,相继将其停职、免职、“双规”,并进入司法程序。在董锋事发之前,其妻已多次举报,但均未成功,而真正将董锋扳倒的,应归功于网络的力量。
因此,网络监督权力运行快捷有力,反腐败成为网络监督的主要内容。网络工作人员根据网民爆料展开网络调查,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网民们了解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信息线索,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将日益凸显。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
近年来,一起起网络监督事件在网场、官场引起一次次强烈震动,一个个“问题官员”经不起网络监督,或被问罪,或被去职。网络监督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和重视,有关部门应对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大。一些有识之士由此认识到:网络监督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网络监督则是万万不能的。
网络监督、反腐的特点:一是快捷性,网络举报、监督都是“点对点”反馈。“与以往公民程序化的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相比,网络参与方式有快捷、直接的特点。尤其在举报、监督等方面表现得更明显,一般举报要经过“上门—登记—谈话—反映情况—受理”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而现在直接用网络来表现,形成点对点的沟通和反映。
二是自发性,网络反腐大多是自发形成。网络反腐监督是个好事情,它代表了民心所向,大家都对腐败深恶痛绝,这是我党执政的良好基础。
三是自由性,民主进程加快,言论自由度也在加强。网络是一个广阔天地,每个网民都是一把利剑,只要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举报,网络的发展可以看成是党和群众共同反腐的一个结合点,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动员方式在新时期的一个重要平台。”
网络监督不是洪水猛兽。尽管网络监督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已是不可阻挡。董锋落马正是因为网络监督及时有力才得以暴露,之前,他妻子举报了好多年都没有用,网络正好填补了这一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