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从来就不缺乏“股神”。
特别是在大牛市阶段,市场几乎是“股神”遍天飞。由于行情趋好,个股涨势如虹,只要投资者买入股票,基本上都会有盈利。A股市场诞生十几年来多次出现大起大落,即使如此,仍然有数千元资金炒至数十几元的神话产生,这类人当然也被市场尊称为“股神”,尽管其真实性令人存疑。
不只一般的投资者能够晋升“股神”行列,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常常也会披上“股神”的外衣。仅仅在前年,上市公司高管“股神”的出现,曾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高管“股神”能够恰到好处地买在低位,出在高拉,其时机的把握堪称“精准”。但由于其高管的特殊身份,市场的质疑声一直没有停止过。
而在去年,随着股改限售股的纷纷解禁,股东也成为“股神”的悄然面世。吉林制药的二股东明日实业,在吉林制药“资产重组”大旗的掩护下,其首批解禁股的减持可谓卖了个好价钱。其实,不只明日实业,更多上市公司的股东借助于大股东所谓的“资产重组”等诸多游戏,行利益输送的勾当,而中小投资者无一例外成为买单者,本质上是整个市场在为其埋单。
控股股东搭台,限售股股东套现唱戏的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在股指持续下跌,并且又面临着金融危机的背景下,A股何去何从,不仅关系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市场的发展。而上市公司大小股东(指持有限售股的股东)的狼狈为奸,无疑践踏了市场的“三公”原则,也因为如此,市场上要求监管层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避免限售股股东借机套现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市场的呼声归呼声,并不能阻止股东“股神”的产生。
2月4日,联环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原非流通股股东苏州市工业园区药科大新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通知,截至2009年1月22日收盘,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减持解禁的联环药业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票累计达241795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9%。
限售股解禁了,减不减持那是持有者自己的事,只要其不违背当初的股改承诺。实际上,药科大新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并非首次减持限售股。联环药业2007年5月17日的公告显示,药科大新药开发中心减持了1033200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722%。在此之后,其减持并没有停止。
一家上市公司曾经的发起人股东,因为不看好或者其它因素逐渐减持股份,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药科大新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的两次大规模减持,相对而言其都出在高位。难道这一都是巧合吗?个中会不会存在什么猫腻?
第一次几近出在历史高点,第二次在上市公司股本扩张之后同样是出在高位。显然,如同明日实业,药科大新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再现了限售股股东“股神”的本色。只不过,其中的延迟披露信息耐人寻味。
1月22日收盘时减持比例已占总股本的2.69%,可上市公司却在2月4日进行公告。上市公司相关人员所说的自己“搞错了”的说辞当然无法让投资者释怀,一个毫无诚意的致歉又有多大意义呢?
无论是高管“股神”也好,还是限售股股东成为“股神”也好,显然都不是市场正常发展态势下的正常产物。当这些“股神”大肆分食市场“红利”之时,监管者是否该出手了?